“我是說,萬一這小子到處亂跑的話。”
梁簫笙瞥了一眼慶云斷腿傷處,搖了搖頭,
“他都這樣了,怎會到處亂跑。吉白尼,幫忙取支登山杖來吧。也怪可憐的。”
那名被喚做吉白尼的婦人無奈,只得轉身去了。
梁簫笙趁這當口,一連問了許多關于祖暅之的問題,慶云都一一據實回答,不過腹中卻難免嘀咕:
這位貴婦既然是胡世玉的夫人,為何對暅之這么感興趣?
還沒等他琢磨明白,那吉白尼便取來了兩根硬木拐杖。
想來是在這山里常住的緣故,登山杖已經成為了生活必需品,隨時都有存貨。
慶云此時也不矯情,掙扎著起身,拄了雙拐對兩位婦人道謝。
然后又鄭重地向小充華致謝。
小充華得意地闊步在前帶路,一邊走,一邊還向慶云介紹各種后山典故,
“嘿,小哥哥,你要去的地方,那可是真了不得。
在整個蘭若后山都是最特別的存在。
要知道,后山清修者以女尼居多,除了我爹胡世玉,便也只有蕭老爺爺他們那個山頭有男人了。
他們先入后山,自然不便驅逐,便為他們三個人劃出了整個一座小山頭,裝潢別致,絕難讓別處的女弟子認錯了門的。”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裝潢?這個詞在當時這個年代指的可是制作高級紙張時的美化工藝,為何小充華會選用這個詞?
哦,相必是她年紀小,對詞語的認識還不準確……
慶云本是這樣想著,直到他看到眼前聳起一塊巨石,斗大的“書山”二字,氣勢雄渾。
其后有四條小徑,路旁分別提有一字,“貪”,“才”,“勤”,“早”。
“小哥哥,你看看。來到這里,怎么會走錯門?
四條路里只有一條通上山,剩下三條鬼打墻。
小哥哥猜應該走哪條?”
書山有路勤為徑,這句上聯當時還未出世,所以慶云當然無法立即判斷出正確答案。
不過好在魯迅先生也沒有出世,不會將他誤導向那第四條路去。
慶云只是略微思忖,便撐起拐杖向寫有“勤”字的小徑走了過去。
“哎?小哥哥,你怎么認得出這里的道路?”
“簡單,其他三條路的青苔都是被刻意刮去或者故意反復踩踏除掉的。
只有這條小徑上的青苔被踩踏得比較自然。”
“啊?”
小充華顯然沒料到這個題目原來如此無趣,垂頭喪氣地跟在慶云身后開始爬山。
山路并不算險,石階自成規矩,就像是書本翻開后的側緣,密密麻麻一層層地鋪開。
也不知走了多久,直到把那小充華累得實在挪不動了,慶云只有將她縛在背上,拖著傷腿,又繼續捱了半個多時辰。這才來到一片平坡的頂端。
好大的寺廟!
雖然院墻不高,也沒有特別涂抹,但單論面積,那是絕對敞亮。
這怕不得有小半個蘭若寺大小的院落,真的只住了三個人?
進了院門,慶云發現正殿前竟然未設香爐,兩側廂房卻修得極為氣派,不覺暗暗納罕。
有人住持的寺廟,怎么會不擺放香爐?
正殿有佛,卻無香燭,一位中年書生,正在伏案謄抄書卷。
他似乎是聽到了小充華的笑鬧聲,卻并沒有回頭,只是招呼道,
“吉白姨,這次的米糧送來的時間似乎早了些,是前山有什么變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