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王趁這機會,立即便將崔高兩家分別支開,防止他們再聚眾械斗,觸動國法。
于是便吩咐高家的人速回緱氏鎮,將魏王的決定通知于前些日子聯絡的門人。
崔家的人既然來了,就暫時幫忙負責蘭若寺的物資供應。
崔家人手太雜,都是江湖人,在這敏感時期負責馮太后,假太子和皇后這些絕對機密人物的安保有些不太合適。
但若是讓他們負責糧草和補給的押運,實力綽綽有余,完全不用擔心被人輕易截去。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蘭若寺眼前最大的危機,就這樣迎刃而解。
高家在緱氏鎮上布局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檀宗平反,慶宗主之子即將行使代宗主職責的消息瞬間傳播開來。
此時軒轅小筑,也就是當日慶云一行聽《木蘭辭》的茶館里,有一位茶客戴著寬大的斗笠,將面孔完全遮掩。
他雖然沒有抬頭,但是耳朵卻一直豎起,在聽著鄰座的客人眉飛色舞地談論著檀宗軼事,從十八年前檀君刺王,到而今魏王有意平反。
今日的茶客,幾乎都在討論著同樣的話題。
就連鼓角橫吹的曲目也從長篇評話《文成往事》臨時更換成了慶易寒刺駕,呂府慘案,
那些追番追到癢處的聽客不但毫無意見,還紛紛要求老板將這幾步檀宗曲目輪播幾日。
終究還是時事熱點更吸引人。
戴笠酒客聽了半日,面上終于有了些笑容。
抓起桌上寶劍,留了錠碎銀,便轉身離席,朝蘭若方向的官道去了。
》》》》》敲黑板時間《《《《《
關于蛾類的發香器有多恐怖,建議讀者可以去網絡上搜索一下圖片,保證你會對蛾子這種生物有一種全新的認識。天蠶是蛾屬,就和虞美人是罌粟屬一樣,這些近在眼前的知識點,卻是大多數人的認知盲區。劃重點,這些都是交(chui)朋(niu)友(bi)的好素材。
閑言少敘,我們書歸正傳。接下來就要接著上回講古大安南地區,與中土的關系。
首先我們分說這個象林縣以北地區。越南北部納入中國管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國時期。秦代趙佗所建的南越國,在越南歷史上曾經一度被稱為“趙朝”。在前回我們提過的《大越史記》,《大越史記全書》,《安南志略》等書中,南越諸侯國一直以“趙朝”的身份被越南古代史學界視為正統朝代。明代以后,越南不再北屬,史觀也因此有所變更。阮朝(19世記)《欽定越史通鑒綱目》,20世紀殖民地時代的《越南史略》中,作者都承認了南越國對越南北部的管轄歷史,但卻回避了趙朝是否可以被記為越南歷史朝代的定性。越共建國后重新修史,將趙佗定義為侵略者,確立了現代越南的主體史觀,不再承認趙朝。那么從側面講,也就是承認了,當時越南受到了中原王朝南越諸侯國的管(qin)轄(lue)。
這一點在漢馬援南征立銅柱之后更無爭議,由漢至唐,雖然越南北部曾經多次起義,但均被孫吳,南朝,唐朝迅速剿滅。當中只有萬春國存在了將近六十年的時間,后為隋所滅。萬春國是在南梁蕭衍時期建國的,你們猜九龍繞柱的慶小俠會不會與萬春國主有命運交集?你們猜?
唐亡國后,當時駐越唐靜海節度使曲家與十**閥一樣進入自立時期,但是曲家及繼任楊家(原為曲家臣)先后為南漢所敗,最后稱藩南漢,開啟了越南稱藩期。直到吳朝脫離南漢,前后一千一百余年,大約有一千年越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臣藩。
那么象林以南地區又是如何呢?
根據《晉書》,就算是在東漢末年,林邑民風仍然倮露徒跣,同姓為婚,露天而葬,處于非常原始的生活方式中。三國時期林邑未向孫權稱藩,一直到晉朝,才向中國學習上國制度,自立為王。所以我們對林邑國的定義應該是自其民風開化以來,相對比較獨立的藩屬國。但是在南朝齊梁之間與林邑有過一段蜜月期,彼時林邑是向齊梁稱藩屬的。
這斷歷史淵源就是本文中提到過的,林邑的范氏皇族被外族范當存根所篡,范當純根并非世襲上位,大概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大位,他就入南齊稱藩,被授予漢節,都督緣海諸軍事,封安南將軍、林邑王。其后原范氏皇族范諸農重又奪回大位,但是卻沿襲了入南朝受封的傳統,自諸農始,其子文款(齊書作文款,梁書作文贊,小說為齊梁不同名設計了情節),以及其后數代,在整個南朝期間都沿襲了這個傳統,所受待遇也都相同,授漢節,都督緣海諸軍事,封安南將軍、林邑王。
本文情節正好發生在林邑與南朝的蜜月期,可以說,在這段時期里,南朝的影響力是覆蓋整個今日越南版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