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成千上萬次的重復練習,根本就不可能掌握百步穿楊的箭術技巧。
她既然選擇相信暅之,那就相信到底!
目標虛無縹緲,失,才是常態,中,那才是人算天時共同作用的結果。
她的雙手穩定,目光堅毅,嗖的一聲,飛矢再次穿窗而出,怒趨天穹!
轟隆!又是一聲雷鳴!
整個天空一片雪亮,
人們根本無法看清那道箭光,
可是那箭光卻倔強地反射著凜凜天威,
劃出一道銀白的弧光射向云山深處。
》》》》》敲黑板時間《《《《《
關于古人菜籃子那點兒事兒我們還沒講完。那日我們在文中羅列過莫愁姑娘的作品,有:牛肉包心豉丸,大棗塞肉,羅勒拌甘藍,紅燒茄子,薤白蒸土豆,蜜姜,生藕,扁尖燉雞,佐以紫菜蛋花干蝦湯。這里面有很多菜品,都挑戰了某些“專家”對于古人菜籃子的認知。我們再次舉起寶典,南北朝農學著作——《齊民要術》,來看一看那些只相信西方史學界“哥倫布大交換”“假”說的一面之詞,卻對本國的經典書籍毫無了解的“專家”本色。
首先我們來說豉丸,為什么挑了這道菜呢?因為《齊民要術》注明了這道菜的出處——《食經?豉丸》:羊肉十斤,豬肉十斤,縷切之,生姜三升,橘皮五葉,藏瓜二升,蔥白五升,合搗,令如彈丸。別以五斤羊肉作臛,乃下丸炙煮之,作丸也。
《齊民要術》在現代地位崇高,卻不是最早的廚藝專著,至少有《食經》在前。這食經又是什么來頭呢?乃是北魏初年名臣崔浩根據他母親盧氏的口述記錄而成。清河崔,范陽盧,都是當時華夏世家翹楚,世代通婚。這豉丸的做法,是標準漢家菜,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做丸,已經考慮到彈性的因素了。豬羊肉屑,蔥姜香料,看起來就很美味的樣子。
大棗,茄子,羅勒,薤白,蜜姜(包括做法),藕,筍尖,這些都是《要術》中有記載的食材,我們先略過不談,著重將一些在世俗面爭議比較大的物種。
甘藍,最近好像很火的樣子,“傳說”原產于地中海地區。它在中國古代稱為“蕪菁”,“葑菜”(《說文》記載葑既蕪菁)。蕪菁在《要術》中有專門詞條,而葑菜在春秋時已入中原:《詩·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邶,在現在的河南。所以中原的甘藍種植史,早在春秋之前。因為它屬于球根植物,漢代的時候,人們在蝗災災年種植,以求生存。《后漢書·桓帝紀》永興二年六月(公元154年)蝗災為害,詔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可見當時的蕪菁已經擺脫野生,進入人工種植狀態。這比歐洲蕪菁主要產區法國的人工種植史,還要早。
接下來我們說土豆。一提土豆,馬上就能跳出各路專家,就算不提“哥倫布大交換”吧,土豆的畝產可以噸計,中原如果有這樣的作物,哪兒那么容易餓死人?所以在網文界,尤其是歷史網文界,凡是涉及到穿越類的小說,大多都要用上土豆梗。土豆出世,天下溫飽啊。這時候賈思勰就不服了。
首先我們要解說一下,土豆,屬于芋類。《說文》,大葉實根,駭人,謂之芋。芋,泛指地下塊莖作物。就算是現在,土豆也被稱作,洋山芋,洋番芋,陽芋。有一些眾所周知的土生芋類,比如山藥等等,它們和土豆沒有半點關系,而且從植物學上說,血緣也很遠。土豆的近親其實是茄子……為什么要說這個呢?因為先撇清關系,我們才更容易分辨真偽。山芋與洋山芋(土豆)區別巨大,主要如下?
一,山芋草本,沒有地上莖;土豆有地上莖。
二,山芋塊莖不均,有大有小,古稱多子。土豆塊莖大小較均一。
三,土豆畝產高。
有了這種認知,我們再來找農書記載,
《齊民要術?種芋第十六》引西晉《廣志》:蜀漢既繁芋,民以為資。凡十四等: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有車轂芋,有鋸子芋,有旁巨芋,有青邊芋:此四芋多子。有談善芋,魁大如瓶,少子;葉如散蓋,紺色;紫莖,長丈馀;易熟,味長,芋之最善者也;莖可作羹臛,肥澀,得飲乃下。有蔓芋,緣枝生,大者次二三升。有雞子芋,色黃。有百果芋,魁大,子繁多,畝收百斛。
#送888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談善芋,個大,少子(均一),葉如散蓋,紫莖!(有地上莖!)味道最好,是塊根類植物里最好吃的。畝產多少?這個物種沒寫,但是有一種叫雞子芋的,畝產百斛。一斛十斗,本是容積單位,換算成稻米百斛足足兩噸有余!結合我們上面總結出的三點,這個談善芋,更近似土豆,至少是味美!高產!完全具備土豆在農業上的價值意義。中原饑荒,不需要土豆拯救。
《廣志》對高產芋類的記載還不是最早的,漢代《泛勝之書》才是農書祖宗:種芋,區方深皆三尺。……一區收三石。
其實漢代就有高畝產的芋,細節不多,我們不瞎猜,但畝產卻可以計算。這里說種芋一區方三尺。收三石。畝產也是以噸記的。
關于土豆說的有些多了,沒有給最勁爆的紫菜留下太多篇幅,那就直接引原文一句話說透吧:《要術?卷十》,紫菜,吳都海邊諸山,悉生紫菜。又《吳都賦》云,“綸組紫菜”也。《爾雅》注云,”綸,今有秩嗇夫所帶糾青絲綸。組,綬也。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焉。”也就是說古時候的上海人(好吧,那時候還沒有上海,反正就是長江口)早就從海里撈紫菜吃了,漢代之前(《爾雅》成書年代)就已有之。
我們可以看到,本文列舉的菜色,生長跡象基本都可追溯到漢代之前,到南北朝均具實錘。這主要是因為《要術》的歸納成書。《要術》中記載的蔬菜瓜果品種繁多,有許多我們現代人并不知道與現代稱呼如何對應。但可想而知的是,古人廚用料理的選擇,并不比現在匱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