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八圣之數,竊以為還缺了兩人。”
“哪兩人?”
“毒圣吉本,杏圣董奉。”
“匡漢的毒士,杏林的神醫,當得,當得!
嗯,那個……”
陶淵明和全元起扯了這么多,其實主要是想問對方可有存留《青囊書》的抄本。
但若是直接開口,又有覬覦奇寶之嫌。
畢竟當時的大能都喜歡挾技自珍,青囊這等奇書又怎肯輕易示人?
哪知全元起嘿嘿一笑,揶揄道,
“大士是想問那《青囊書》的抄本把?”
陶弘景老臉一紅,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它,卻也沒有否定。
全元起自然會意,隨手往桌上一指,
“《青囊書》和我整理的《長桑禁方》都在桌上。
這些佚本都是我從王僧孺哪里巧取豪奪來的,本就應用來濟世救人,豈有私藏之理?
華陽先生若有興趣,盡管借閱便是。”
陶弘景喜出望外,頓時長身躍起,也不計較那全元起為何如此大條,將這等秘寶隨意放在桌上……
王僧孺藏書里的《青囊書》已經是殘破不堪的帛本,
《長桑禁方》更是只余了些竹簡散片,
所以全元起桌上的兩本,都是經他重新整理摘抄的,封面亦未署名,絲毫不惹人注意。
陶弘景打開扉頁,華佗的青囊自序便映入眼簾:
元神居黃庭,眉心三寸后。
氣血凝青囊,腹中五臟分。
凡人食五谷,青囊何永寧?
藥石若難痊,何不擬銀鋒?
欲試銀鋒銳,需先識爐鼎。
上丹依元神,黃庭互可聞。
風邪喜戲斯,黃耆可鎮魂。
陳疴迄不痊,破顱取邪風。
中丹舉檀中,衣衽翼蔽之。
其中燃心火,肺橐鼓風熾。
橐龠積沉垢,銀鋒或可施。
心火如將斷,油盡燈自枯。
脾胃戊己土,筑基澤百脈。
下丹匯津精,生機傳萬代。
脾虛津易涸,胃寒腎不暖。
肝木避虛火,膽府宜中清。
寒澤歸凈府,弊垢落廣腸。
圣人亦有急,一去自空空。
肉胎既鼎爐,三丹且養生。
冥思潤識海,積雪凝冰清。
吐吶護心火,莫疾莫徐風。
聚氣洗三焦,津澤自匯通。
輔以五禽戲,動靜兩相衡。
累日勤為之,老拙笑藏鋒。
青囊,就是人體器官的雅稱,
這青囊書行文自成歌訣,和道家醫典《黃庭經》有異曲同工之妙。
近些年陶弘景應李玄都所托,正在為《黃庭經》作注,此時又見此異本,焉能不喜?
捧卷難舍,這一讀便忘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