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姚思夏卻告訴他,圣使這是在表示同意。
陶弘景微微一愣,不過他慣見風浪,那詫異的表情在他臉上停留不過一個剎那,便即消融。
他又恢復了方才那副云淡風輕的態度,娓娓道來,
“贏姓李氏本出西域。
李域之國,今名于闐,這本是上古之事。
因此李氏化胡,乃是溯古,并非奇談。
所謂《老子化胡》十卷經文,玄都以外,散佚大半。
其真正的核心只是為了闡述一個觀點,
華夏居昆侖之右,罽賓居昆侖之左,上古皆出昆侖。
昆侖原始信仰為薩滿諸教,
在華夏歷經禮,儀改良,而成道門,以祭天,地,君,師,賢。
禮之一道,夏商之世,已有定俗。
而今之天竺,主流信仰婆羅門教是《火經》與《蜚馱》的融合,
被王室沿用,以闡述天人合一,別階級而治。
諸教為君所用,其因大同。
釋氏佛教興于兩周之交,本為薩滿七教之一,
(沙門七教。沙門,samana,語源同薩滿,智、勤之意)
與大雄尼干教,無勝順世道等諸宗并立。
然七教似七而一,蘭若圣地皆曰大雄,釋氏經典為六師外道立轉,蓋為此也。
佛道之別,蓋也大同,
諸多說法,似異而同,似同又異,異在細處,同在妙蒂。
故釋教一入中原,便與儒,道互融。
薩滿衍生諸教,均敬天地自然,不設創世神明,
重哲,明理,不入教條。
因此無論杜撰老子化胡還是歪曲釋在李先,都違背了根本教義,是那些外道偏執者的發泄游戲,并非大道正宗。
不知尊使以為然否?”
圣臣本以為對方亮出了道門宗主的招牌,定是要用身份壓服自己,給天竺使團一個下馬威的。
哪兒料到陶弘景所言中沖謙和,從昆侖諸教本源入手,求同存異。
他的知識量差了眼前這位道家大能何止一個檔次,哪里能說出半個不字來?
于是只能依禮奉承一番,以全佛家所謂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