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隔了蕭齊,西南隔了山外山,向西要經過廣袤西域,自嚈噠折向南才能到達天竺。
山外山的地理不適合大規模行軍,
而蕭齊也絕對不會借道讓魏**隊通行,這在中原為兵家大忌。
假道伐虢的典故,姚思夏,你在翻譯的時候替朕轉譯一下。
西向這條路線就更為曲折了,
我大魏對西域的控制并不算穩固,
柔然,高車,吐谷渾,康居等大國對我們的動向都很敏感,貿然動用大軍也非明智之舉。
所以,我大魏直接投入天竺戰爭比較困難。
但是兩國既然有意結為友邦,我們也自然沒有不聞不問的道理。
我大魏會向天竺派遣軍事專家和冶煉匠人,
但是朕也希望天竺可以用一樣東西來做交換。”
圣臣聽完姚思夏的翻譯,雖然有些失望,但仔細想想也的確是這個道理。
魏王允諾的,已經是眼下他們可以提供的最大幫助了。
只是不知道魏王會索要什么東西,難道是他故鄉的特產它山石?
它山石是重要戰略資源,當時世上只有天竺有產,可惜魏王并不識得這玩意。
當圣臣提出疑問的時候,魏王的回答卻讓他啞然失笑,
“朕需要天竺的圣黃染料。
今之華夏印染明黃使用的還是黃帝赤精(鉻黃)這種名貴礦藏,
這種黃色礦粉見于河西,產量極低。
朕有意以黃袍代替漢制深衣,復黃帝君臨之儀表。
但是苦于原料稀缺,用于印染,實在肉疼。
朕聽說天竺圣僧服飾皆染黃,想來貴國必有特別的染料資源。
我魏國沒有辦法給予你們直接的軍事援助,因此朕的開口也不大。
些許染料,應該沒有問題吧?”
圣臣沒有半分猶豫,立即答應下來。
魏王胃口的確不大,這些授權他還是有的。
只是說道這天竺圣黃,就又要講回溺金的神牛了。
雖然現代印度學者通過“嚴謹實驗”證明他們的圣牛吉爾牛尿液中真地可以提取出小黃金,
但是你們都懂的,不說破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