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
果有樂無有哉?
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
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
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
人也孰能得無為哉!”
這幾句話,串燒自《莊子?至樂》,
暅之出身道門固然稔熟于胸,
慶云勤讀經史,對其意也是了然。
富貴者夜以繼日思考對錯,也是殫心勞形,并非真正的快樂。人既然生于世間,便無法擺脫憂患,這并非是富貴可以避免的。那這世間真的有至樂嗎?無為才是至樂,可世人卻總覺得無所事事是大苦。這世間的因果充滿了不確定性,雖然如此,清凈無為,讓時間自然沉淀便可以明辨是非。所以說,天地大道什么也沒有做,可是無事無物不受其影響。人是否也能這樣無為而為呢?
道家思想的所謂無為,從來不是無所作為。
道家無為用來作參照物的對象,是天地,是圣人。
所以這里的所謂為,是高一個層次的作為,是抱負,是那種濟天下的**。
所謂無為,只求不刻意,但絕不是懶到一屋不掃的那種臭脾氣。
無為的思想,與現代“讓子彈飛一會兒”的淡定哲學比較類似。
因此,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實面前,與其著力去想自己該做什么,還不如暫時緩一緩,
靜下心來,讓子彈飛一會兒,
那些牛鬼蛇神自己終究會露出馬腳來的。
慶云聽懂了,于是他很快便進入了夢鄉,這一覺睡得既沉,且香。
這是他重返虎牢以來睡得最為香甜的一夜。
想要有耐性和隱在暗處的敵人糾纏,就絕對不能先累垮了自己。
第二天早上,慶云就和換了一個人似的,容光煥發,與暅之,劉贏一路,去拜會陸續趕到虎牢關的江湖人物。
經過任城王臨時官邸的時候,正好瞧見元純陀出門。
慶云大大方方的上前打招呼。
元純陀也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曾發生過一樣,淡然還禮。
這樣或許是一個好結局。
崔靈和崔老爺子,帶著崔休已經到了虎牢。
時任濟陰太守的孫家家主孫紹,也輕騎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