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云見總算等到了一個明事理的,就將他們如何去圍觀打擂,蕭鋒又是如何追逐亡妻落入圈套的前因后果仔細講了一遍。
今日呼延雙鞭是來赴壽宴的,身邊只帶了士族出身的宋氏兄弟。
不過二人都不是庸手,對現場一番偵察,核實死者三人。
死者元提,
死因:劍創。為重劍所傷,劍創寬大,創口周邊骨骼斷裂。
死者拓跋陪斤,
死因:重手法造成的內傷,似是某種霸道掌法所致。
死者云蟬,
府上丫鬟,頸部被絞絲拉斷,閣樓門樞上殘留有斷裂的絞絲。
呼延雙鞭逐一查驗過每一處證據,兇手將證據引向慶云一行的痕跡明顯,便對慶云的說辭又信了幾分。
于是呼保義便向幾位王爺介紹了慶云等人的身份,以及他們在濟陰城被南朝忽律下套利用之事。
南朝密諜正在覬覦濟南城,所以很有可能再次利用他們制造一些混亂。
鹿生在呼保義派人勘察現場的時候,也找到了自稱是第一批目擊者的證人錄過口供,其中有好幾人一口咬定慶云三人便是兇手。
鹿生和呼延雙鞭耳語了幾句,交換了一下情報。
雖然兩人對案情的判斷依然存在分歧,但慶云畢竟是今上親自選定的特使。
鹿生也覺得在案情查清之前,不宜將他們直接下獄。
》》》》》敲黑板時間《《《《《
本文中關于白腳師惠始極其金剛不壞體的描述見于正史《魏書·釋老傳》:惠始身被白刃,而體不傷。眾大怪異,言于屈丐。屈丐(既赫連勃勃)大怒,召惠始于前,以所持寶劍擊之,又不能害,乃懼而謝罪。這時正史中描寫最詳細目擊最廣的關于金剛不壞體記載。也是金剛不壞出佛家這一文化現象的根本來源。
江夏王蕭鋒的王妃是王慈的女兒,王慈是王導的來孫。王妃史上無名。但是本作為什么非要附會一個天后的名字——韶涵呢?因為蕭鋒還有一個小姨子叫王韶明,嫁入宮中為妃留了本名,本作以韶字論輩為蕭鋒排了一位夫人。
齊州這一段經歷,所種恩怨很長,而且提到了許多元氏宗親的名字。究竟為什么,可能到了大結局的時候各位看官才能知道端倪。這本書前半段有很多設計確實比較迷,不到結局完全扣不出細節,就是這個樣子。不過這里多說幾句,因為本人曾經夸口作品是歷史全貼合,但是對元氏旁支的一些處理上是有細微改動的。
比如說濟陰王,496年在位濟陰王應為元撫的父親元誕。這件事情我不說,能捋出來的網友也不多,真有的話那也必然是準專家的級別了,但未雨綢繆,咱還得把話說清楚,省得日后招黑。唯一可以證明此事的證據是元誕的女兒元阿耶墓志,阿耶生于50年元誕在世。那么為什么本作舍元誕而取元撫呢?這當中引出了一件因元宏易俗太過倉促而造成的亂象,當時拓跋王族在短時間內扎堆改名,重名率太高。正史所記,同時期叫元誕的就有兩位(百科里查出三個,其實有兩名是同一人。處士元誕與拓跋陪斤之子是一人。),另外一名本章出場,為了避免不知情的讀者混淆,影響閱讀,只能在情節中將濟陰王設定為元誕之子元撫。在歷史上元撫父子都死于元恪稱帝時期,接替濟陰王位置的就是本章出場的元弼。同時期叫元弼的,正史中又有三位。估計當時除了元宏的幾位兄弟和幾位王子的名字還有人刻意避諱,其余大多是沒時間串通了,只能各起各名,用名出現爆款也屬尋常。
說到爆款,元彧字文若和崔彧字文若又是這么肥四?當時名彧字文若和鮮卑名叫鐘葵一樣,還真的都是爆款,足見荀令香在后世的影響力。元彧和崔彧同時代。元彧,元延明,元熙,是當時元氏青年三杰。按照崔休點評,以元彧為冠。
好了,到這里有許多朋友要問起,本節說好是講板塊學與上古水文,怎么嗚哩嘛哩講了這么多廢話。好,正餐來了。
有一些高中地理基礎的人大概都對板塊漂移學說有一定了解。這個學說迄今為止都只是“假說”。但是其證據鏈遠比人類走出非洲說充分,在地質學,巖石構造,生物比較學,礦物勘探學等方面都有較具信服力的證據。因此我們認為這個“假說”確實有資格被看作證據鏈完整的研究成果,其假說性質主要是由于我們目前無法真正“目睹”地球歷史變遷而已。
按照板塊漂移學說,中國西藏地區本來是——海洋。在南亞次大陸漂移到歐亞大陸邊緣產生碰撞后,發生造山運動,原本的海洋逐漸被抬高,變成湖泊,沼澤,高山冰川。在本節的菜單章里,我們可以看到,今日的西藏地區仍然是千山萬泊,在地殼不斷的隆起,分割之前,這個空中海洋將是一個多么龐大的上古水體。雖然絕大部分的水或蒸發,或被吸入巖層,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被鎖在了冰川里。因此,第四季大冰期中西藏地區形成的冰川是一個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處冰川的存在,應該被單獨研究分析。兩個板塊自兩側造山將一處海洋整體托起,這樣的冰川成因在世界其他地區是沒有的,最終形成了世界海拔最高,體量最大的高原冰川。這個巨大的冰川水體,是上古大洪荒的原罪。在前文的彩蛋章里,我們看到了恐怖的黃河中下游大洪荒沖擊平原的真面貌,其實這并不是唯一。本章的菜單章內容里還可以看到另一個規模有過之而無不及上古洪荒沖擊地形。這個地理事實從目前的衛星科技以及地理知識來看,非常的清晰明顯,但是為什么沒有人敢于提出。因為這個世界的科學話語權掌握在西方基督世界手中。地理告訴我們大洪荒確實曾經發生,但是方向和圣經所講不同。伊甸固有伊甸,出埃及的埃及究竟是不是今日埃及,這當中的文化邏輯其實是莫須有的。圣經文獻與考古學發現間的對應通常缺乏實質性證據鏈,但一旦出現任何與圣經或者所謂主流圣經學相悖的觀點,西方主流學術一定是默契的緘口。這個世界在中國之外,依然是神學的。
這話說得有點狠,但是我們耐心思考一下。上古大洪荒的傳說主要存在于中華文明(黃河沖擊流域),蘇美爾文明(彩蛋章所示中亞沖擊流域),瑪雅文明(東渡蒙古人種文明),希臘文明(地中海邊緣)以及圣經(事實上圣經傳說在很大程度上抄襲了蘇美爾傳說)。中華文明和蘇美爾文明在地理上處于大洪荒的中心區域,這兩個文明的歷史或者史詩,也對大洪荒做了深刻的直擊視角災難性描述。希臘文明對于大洪荒的定義是,宙斯通過大洪荒終結了青銅時代,人們需要避到高山上躲過浩劫,可見他們只是這次洪荒被波及的遠方。而圣經中諾亞方舟的停靠處,亞美尼亞,可以清晰的為我們標定西向大洪荒的走向。在最近一個間冰期,上古最大規模冰川開始融化時,西向涌出的洪水向南沖擊形成了阿富汗南部平原及印度河平原(今巴基斯坦)由此入海;北支所面一馬平川,經土庫曼斯坦灌入里海,溢流黑海,直入地中海,造成了地中海海水上漲,在希臘形成災害。亞美尼亞正好處于高加索山脈南麓,地勢高于北麓,有幸成為了洪荒時期的孤島。
如今東亞南亞中亞的主要水體,無論是東流的江,河,淮,濟(河淮濟上古同水系),恒河,還是西流的印度河,阿姆河,錫爾河,赫爾曼德河,它們上古的發源都是古冰川水體。這是我們之前曾經提道過,在佛經,苯教,禹貢,水經注中都出現過的,萬水出昆侖文化概念的精神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