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日的接風酒非常簡短,再過不了幾日便是歲尾,臘祭的高潮。
歲尾,在南朝又稱除夕,這個名稱是吳大帝時期開始在江南流傳的。吳將周處降晉,感念家鄉習俗,著《風土志》說江南諸般,江北人始知除夕。但是隨著晉人衣冠南渡,這個說法再次成為江南獨用。
北朝的臘俗,基本上沿用漢制,當時也只有儺戲,祭祖,祭天地,分飲屠蘇酒,換桃符這么幾個步驟。盡管元宏時期佛教占了上風,但是桃符這個東西,怎么也得是道家刻出來的才是最地道。
華陽先生備料未回,因此太室山的白云道長便也被請到了現場。其實每年嵩山山門的桃符,都出自這位常駐太室的北派天師手筆,今年開來也無法例外了。
魏王的儀仗浩浩蕩蕩數千人。待儀式結束,所有任務分派停當,儀仗核心使團入蘭若內院,周邊人員則在寺外扎營。
暗中觀察的慶云發現有一輛車輦被人緩緩從羽林軍陣中推出,四面紗帳低垂,密不透風。
在魏王酹酒致辭時,車輦并沒有出現,此時卻低調地跟上了核心使團的隊伍,一起進入內院。
這輛神秘且低調的車輦,想必就是臨時用來軟禁彭城長公主的。
慶云終究是外人,他此時沒有機會靠近魏王,今夜也會被趕到太室山白云觀中居住。但好在還有小龍王能繼續跟進觀察可疑車輦。
莫愁姑娘被寺中伙房征用,不會離開蘭若。慶云,暅之,劉贏與殷色可一行四人只能怏怏向太室轉移。因為方才花了很多時間觀察彭城長公主的行跡,他們掉在了大部隊的后面。
走在山道上,五感敏銳的慶云就察覺到了身后的尾巴。
慶云皺了皺眉,他向殷色可使了個眼色,后者頓時會意。
會意只是會意,并不代表會對了意。
殷色可忽然戲精上身,腳下一軟,哎呦一聲癱軟向了慶云懷中。
慶云沒想到殷姑娘忽然來了這么一出,只能伸手將她扶住。
可是遠遠從背后望去,就像是殷色可主動偎向了慶云懷中,而慶云也不回避,大大方方將她一把摟住。
一聲冷哼自林中傳來,那道劍氣帶著三分兇戾三分怨毒三分憤懣和一分很少在劍術中夾雜的莫名其妙的情緒。
慶云懷中有人,自然無暇抽劍抵抗。
劉贏站得離慶云最近,他的劍術造詣已經到了劍人合一的地步,對于劍氣的理解猶在對人的行為解讀之上。
他應該是和慶云同時感應到了那滿含惡意的一劍,
但,他卻沒有做出任何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