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漢走后,甘奇連忙教人去請李明,皇城司押官李明。
有些事情,是該秘密商議一下了,不能真的到頭來措手不及。
送走李明,甘奇又親自到商稅監衙門里去了一趟,去看看李定,也看看商稅監里的稅丁。
甘奇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他從來都會準備到最后一手,真要動手解決問題,那也絕不含糊。
公事暫時忙完,甘奇又開始忙起了私事,準備在汴梁外城置辦一些門面,用作傾銷鐵器之用,汴梁本就是冶鐵業十分發達的地方,當甘奇的泉州鐵器乘船到了汴梁,對于汴梁冶鐵業來說,幾乎就是滅頂之災。
甘奇的鐵器,原材料上的成本幾乎趨近于零,除了收購奴隸與養活奴隸的糧食之外,甘奇獲得的鐵礦以及初步的冶煉,幾乎就沒有其他成本了。哪怕是鍛造這一道程序上,甘奇的大規模生產也比汴梁城里無數的家庭作坊成本要低得多。
到時候泉州鐵器到得汴梁,比市價低一成,就可以很快打入市場,如果比市價低兩成,就能逼得汴梁城大量的家庭作坊倒閉,若是低得三成,就可以壟斷整個汴梁鐵器市場。
當然,甘奇也不會真的把汴梁里的那些鐵匠逼得無路可走。
市場有市場的規律與手段,甘奇要做的是整合整個行業,目標還是要壟斷市場。但是手段上會緩和許多。
前期泉州的都是成品鐵器過來,直接把汴梁城的作坊都打垮,然后甘奇會出面雇傭所有失業的那些熟練鐵匠,成立一個工廠。
最后,泉州就不必運成品鐵器過來了,直接運生鐵到汴梁來生產就可以了。
到時候,依托汴梁,把鐵器生意輻射到整個北方。泉州那邊還有另外兩個鐵場,也要繼續開發,多多供應原材料。
真要把生意做到這么大了,光靠泉州一地供應原材料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只要有上游市場在手,回頭再去壟斷下游原材料也不是難事。
甘奇現在要做的就是壟斷上游市場,北方從汴梁開始,南方從江南開始。
這種經商策略,在后世來說太平常,在這個年代,卻沒有人聽說過,甚至說給這個時代的人來聽,也沒有幾個人聽得懂。
甘奇自己親自布局,準備在短時間內一舉擊潰整個汴梁城的鐵制品市場。
這其中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未來武器的制作,鐵,就是武器。
所以沈括要許多鐵來做試驗,對于甘奇來說,完全不是壓力。反而熟練的冶煉鍛造人才,是比較緊缺的。
以前碼頭上為甘奇造簡易軸承的張鐵匠,如今被甘奇重金聘請到了書院去給沈括打下手,但是依舊還缺人手。
忙忙碌碌好些天,甘奇終于正式到諫院去上班了,同知諫院,正兒八經的二把手,上司是唐介。
諫院與御史臺還有點區別,那就是御史臺還有緝拿官員,審理定奪的權力。諫院只有噴的權力,只能用嘴巴說。
甘奇的嘴巴,自然是只放在韓琦身上的,韓琦也是個倒霉催的,好不容易把甘奇支走了,沒想到甘奇自己蹦跶蹦跶,不到兩年時間,又給蹦跶回來了。
朝堂之上,不論韓琦說什么,甘奇是重要抓住什么漏洞噴一通,哪怕是一個字眼被甘奇抓到了,甘奇也要出來質問幾句。
韓琦已然不厭其煩,好在不是天天要上朝,一個月也就那么幾次,多數時候皇帝身邊還是小范圍會議,也就沒有甘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