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翎離開后,太后命人準備筆墨,親手寫了一封書信,又從上鎖的箱子里掏出一枚小印,面帶緬懷之色,在信封和信紙上用了印,讓冬梅差人送去京都某個知名商會。
午休后,沈貴妃來到慈寧宮拜見太后。
眾所周知,太后并非皇帝的生母,連養母都不是,甚至還是皇帝的殺母仇人。
因此后宮諸人,包括皇后,對太后并不熱絡,只是禮節上大體上挑不出錯就是了。
畢竟太后再尊貴,那也是垂垂老矣之人,討好了她也只能得到幾年的庇護罷了。
而皇帝才是她們的終身依靠,討好了太后卻得罪了皇帝可不劃算。
而太后也不樂意見到皇帝的那些鶯鶯燕燕們,早就免了妃嬪們的晨昏定省,就連皇后都極少來慈寧宮。
只有皇帝為了他的臉面和所謂孝道,隔三差五還來問個安。
這后宮之中,唯一真正跟太后說得上話的妃嬪,也就沈貴妃了。
一番行禮寒暄后,沈貴妃便憂心忡忡地說起外面的傳言。
她跟太后之間的話題,十有**都是圍繞著姜玲產生的。
“……當日云來大酒樓的宴會,臣妾也打聽過了,在場的都不是口風不嚴之輩,能傳出這等臟污的流言,恐怕又是德雅那丫頭做的手腳,偏偏囡囡好賴不分,不聽勸阻,錯把豹狼當摯友……”
沈貴妃絮絮叨叨的念了好一通,這才像卸下什么重擔似的,松了一口氣。
這宮里,能任由她說起關于姜玲的話題還不會反感的,也就只有太后了。
像姜玲那樣不成體統的孩子,若是放到別人家,她真是一個字也不愿提起的,偏偏這丫頭是她嫡親姐姐留在世上的唯一血脈,她想不提起都不行。
太后笑瞇瞇地聽沈貴妃念叨完,寬慰道:“三妮先別急著慪氣,囡囡自從落水后,可懂事了不少,哀家跟你說……”
三妮是沈貴妃的乳名,鄭國公府長房這一輩共三個女兒。
大女兒沈碧玉的乳名是大妮,嫁給鎮南王的三弟蕭如新。
二女兒沈碧瓊乳名二妮,給先太子姜明昊做了良娣。
三女兒沈碧華,便是沈貴妃了。
“……想念書好啊,可你也知道,囡囡幼時過得不好,沒機會讀書,哀家就怕她考不上,到時候被那些不懂禮的俗人一頓嘲笑,沒得打消了她的積極性。”
太后說起姜翎想念書的事情,又是欣慰,又是犯愁。
沈貴妃卻撫掌笑道:“娘娘莫不是忘了臣妾家里是做什么的了,囡囡要念書,去沈氏族學可比去未名樓閨學強多了,雖這族學不是閨學,男女學生都有,但都是兄弟姊妹,并無大礙,而且家父也偶爾會在族學開講,多少世家公子想聽還求不著機會呢。”
太后促狹地一笑:“哀家怎會忘記沈先生這樣的當世鴻儒?只是沈氏族學一席難求,萬一哀家開口了,卻沒法送囡囡入學,哀家難道不要面子的?如今你提了,那哀家這面子倒是可以省一回了。”
沈貴妃聞言不由莞爾,只是她笑著笑著,笑容便有些苦澀了。
“只是不知道囡囡愿不愿意去沈氏族學,這孩子幼時吃了太多苦,性情頗為古怪,與臣妾并不親近,家母多次提出想接囡囡去鄭國公府住些時日,以全兩位老人家的思念之情,但囡囡都不愿意,若進族學,少不得要在鄭國公府暫住,只怕囡囡不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