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夫子念完解法后,又用白話重新解釋了一遍,姜翎一對照便知自己沒有理解錯。
但對于能不能解出以后的題,姜翎并沒有多大把握。
畢竟題面是文言文,萬一自己哪一個字理解錯誤,那就“差以毫厘謬以千里”了。
能不能解答正確,還得試過才知道。
好在數課并不缺乏實踐的機會,似乎不管在哪個時代,“刷題”都是數學的特征之一。
很快,張夫子又念了一題,念完后道:“這道題給你們一刻鐘時間,解答不出來的,或是答案錯誤的,罰抄《九章算術》少廣篇一遍,明日數課時交。”
少廣篇共有二十四道題,題面加答案一起,少說也有數千字之多,哪怕只抄寫一遍也夠嗆的。
關鍵是明天就得交,那豈不是要抄到很晚?
姜翎不敢輕忽,她身上還背著二十篇書法作業呢,若再背上數學作業,怕是要寫到天亮去了。
她抬頭望了沈云菲一眼,見她眉頭緊鎖、抿著嘴正在擺弄著一堆小木棍兒。
姜翎知道,那木棍兒名叫算籌,是算盤的老祖宗,用來輔助計算的,她桌上也有一捆。
但知道是一回事,會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個不用裝,她是真不會。
好在她幼時學過珠心算,雖久不練習,生疏了,但計算這種四位數以內的加減乘除還是沒問題的。
她迅速而仔細地從題面提取出有效數字,將其換算成分母相同的整數,腦海中的算盤珠撥得噼里啪啦作響,片刻后便得出了答案。
姜翎把答案寫在紙上,然后又看了沈云菲一眼:三表妹還在玩木棍兒呢。
從張夫子念完題面到她得出答案,最多只用了三分鐘,還有十來分鐘,就這么干坐著可不好,姜翎把題目重新計算一遍發現沒有任何偏差后,便索性鋪開描紅紙,開始做起書課的家庭作業來。
等她都寫滿三篇描紅紙了,張先生才敲著案幾道:“時間到,解出答案的舉手。”
姜翎便坐得端端正正地舉起了右手。
這感覺,像極了幼兒園掙表現想得小紅花的小朋友。
張夫子環視一周,十九名學生倒有十七名都舉了手,只有兩人沒答出來,他臉上的表情舒緩了一些,但當他看到姜翎也舉著手時,眉頭又重新皺了起來。
“遺玉郡主,說出你的答案。”
姜翎應道:“回張先生,答案是一百一十步,二百二十八分步之七十一。”
竟然是對的!
張夫子頓時詫異了,不過他依舊不置可否,又指了其他人來說答案。
跟姜翎的答案一致的學生有十一人,其中包括沈云菲和懷玉還有二皇子等人,但不包括嚴二姑娘嚴惜春。
等所有人都說完答案后,張夫子才道:“同遺玉郡主答案一致的,便是答對了,其余七人,記得回去后抄寫《九章算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