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將大量的高筋面粉倒進盆里,接著將適量紅薯淀粉、鹽和水慢慢倒進去,“比例是一斤面粉五十克紅薯淀粉鹽兩克水一百八十克,可以先將鹽融入水中,我不用過稱,我是看著來,你們沒把握的最好過一下稱。”
接著就是揉面,揉搓到沒有干粉后蓋上保鮮膜醒發十五到二十分鐘,隨后繼續往盆里倒入高筋面粉,繼續制作第二個面團。
這個時候白色面團已經醒發好了,直接將成團的面團倒入壓面機里,這個壓面機和原來世界的不同,不需要先搟成大厚片然后再進行壓面,直接將整個面團放進去,調寬間距,將面團反復壓幾次,壓成光滑的厚面胚。
將長長的厚面胚放到準備好的長方形桌上,甘藍在料理桌前的過道上擺上了很長很寬的桌子,方便用來放面胚的,學生們的面前也有。
然后用保鮮膜覆蓋,再次醒十五分鐘。
接下來的黃色餛飩皮和黑色餛飩皮都是和白色餛飩皮一樣的做法。
壓完全部的時間已經過去十五分鐘了,第一個長面胚二次醒發好了,把醒過的面胚繼續放在壓面機上多壓幾遍,壓到面胚光滑細膩無破損,再將淀粉放入壓面機內,調整一下,讓機器自動給面胚撒上淀粉,防止沾連。
分多次將壓面機間距離調薄,“其實只要調整一下壓面機,然后稍微等一會就能做好餛飩皮了,但這樣一次做好沒有分多次的好吃,多次壓可以讓餛飩皮變得勁道又耐煮。”
“就像我們制作手打牛肉丸一樣么?越打它口感越是勁道好吃!”卓元武認真地盯著他身旁的壓面機,臉上還沾了少許的面粉。
“嗯……也可以這么理解吧。”回答了卓元武的話,甘藍又繼續補充,“一直把面胚壓成兩毫米的厚度,然后再調整壓面機將壓好的面皮切割成大小一樣的正方形。”
甘藍當初在定做壓面機的時候又讓這些腦子好的設計師們給設計了餛飩皮大大小小的形狀,所以程序里面都是有的,至于沒有壓面機的,“你們沒有壓面機的可以用搟面杖來搟,就是比較辛苦,把握不好厚度,不過最后就算厚一些,包上好吃的餡料也還是會好吃的。”
“等有條件了可以去買小型的壓面機,我常去的那家店應該很快就會推出小型的了,放在家里甚至不用去買,將需要的食材倒進去,面皮很快就能自動做好了。”
“所以呢,其實工廠的話也無所謂了,反正到時候你們想吃,買個小型壓面機就好了,每次多做一些,然后放到冰箱里面冷凍,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煮,放上幾根青菜,撒上一些胡椒粉和鹽,清清淡淡的云吞就做好了,好吃還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