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是嘉靖年間修的,起點就是南邊的鹽城縣,終點則是西邊的淮安府,另外還有個岔口是往北邊的山陽縣。
這年頭的交通可不像后世那般四通八達,哪怕是偏僻小村都有水泥路的。除了官道是以石板和青磚鋪就外,其余的道路大多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就爛得不成樣,也可以稱為真正的水泥路。
要是村子里出了什么人物,那多半就會請人把路鋪了。修橋鋪路,歷來是士紳們最愛干的事。
宋五說的集合點王家社離陸四他們大團村有十里路,這一帶的地名多帶有團、社、灶,垛,是早前燒灶煮鹽遺留下來的地名,特別是帶灶的地名特別多,如三灶、六灶、十七灶什么的。
上了官道,陸四就看到路上已經有好多隊伍在往西邊去了。多的三四十人,少的七八人,都是如他們一般挑著被褥,拿著工具的鄉民。
奇怪的是,有的隊伍中竟然還有女人!
陸四想大概是這些女人們的男人不在家,又舍不得多出錢糧便自已頂了吧。
瞅這些婦人的身板,陸四不認為自已干起活來會比她們強太多。
因為都是一個片區的,各村的河工們都是鄉里鄉親,很多還沾親帶故,因此路上打招呼的就多了起來。
隨著太陽的升起,漸漸的官道上就熱鬧起來了。
陸文亮也在跟人打招呼,對方是他奶奶娘家那頭的,論起來和他平班,叫陳大佐。
陸四也見過陳大佐,三年前他大伯哥三給奶奶過八十冥壽時,陳大佐兄弟幾個代表奶奶娘家老一輩人來過。
不過雙方的來往也就限于這些大事了,平日已經不大走動,畢竟陸四他奶奶都過世三十幾年了。
因各村隊伍都急著趕往王家社,所以陳大佐跟陸家這頭打完招呼就回了隊伍。
離王家社越近,各村前來匯合的河工隊伍就越多,遠遠看著怕是得有上千人。
“乖乖,這么多人啊!”
陸廣遠還是頭一回看到這么多人,既是吃驚也是興奮。
“這才多少人,馬到了淮安你才曉得人多呢。”
宋五隨口說了句,示意眾人先在這里等著,他去找里長老馬問下他們這一片在哪集合。
不一會,宋五就過來了,喊眾人跟他到渡口北邊去,到了地方就見有衙門人正在安排各村的隊伍。
“三灶的這邊!”
“草堰的這塊!”
“陳家莊子的這邊集合!”
“......”
大團村這支隊伍和隔壁三個村被安排在一起,原因是這幾個村都是屬一片區的。
眾人走了十里路,腳下都有些乏,把挑的糧食和工具放下后就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了。
陸四也不例外,一大幫子人就這么坐在河邊等著。
慢慢的,來渡口邊的隊伍越來越多,南北望過去一眼都看不到頭,人聲鼎沸,就如同平地里突然冒出來的一支大軍般。
不知為何,陸四的腦海中突然浮出一句話來——“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
崇禎十六年秋冬,光祿少卿路振飛擢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淮揚。遣將金聲桓等十七人分道防河,由徐、泗、宿遷至安東、沭陽。且團練鄉兵,犒以牛酒,得兩淮間勁卒數萬。
又征淮揚數萬民夫疏峻河道,力保漕運不斷。大將劉澤清、高杰等亦棄汛地南下。振飛悉延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