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年間募兵標準上調,募軍每人發三兩安家銀,二兩行糧,入伍后還要支取每月一兩二錢到五錢的月糧,這樣不算安家銀和行糧,一年一個士兵單月糧也要有十八兩左右。
據曹元說,他們從前為遼軍時,每月軍餉大約在二兩上下,一年能有二十四兩左右。那些從西南貴州、四川援遼軍隊的月餉則接近三兩,達到36兩左右。
當然,這是表面報給朝廷的賬,可能除戚家軍以外其余兵馬估計能發三分之一餉士兵都得燒高香了。
但名義上就是這么多。
正兵40兩一年,降兵是按出戰次數發銀,有三分之一,有四分之一,有一半的,反正亂七八糟加起來,陸四要將淮軍養起來,一年最少得200萬兩。
將近四萬的淮軍于當下單以數目看其實已經是一支不小的兵馬了,鎮守山海關的關寧軍也不過四萬多人。
當然,戰斗力是絕不能相比的。
一年兩百萬兩,夠陸四嗆的,他現在手頭加上搶的漕銀和抄家滅門的銀子可能比這個數多一些,但肯定多不了多少,所以他要清鄉。
不清鄉,他哪來的錢?
夏大軍在興化胡亂殺人,擴大打擊面,他為何沒有嚴厲喝斥,原因就是興化有錢人多。
那個城中滿門一百八十多口人被淮軍殺得精光的李家地窖藏銀就有二十多萬兩,這還不算其它的浮財和那幾十頃地。
明朝末年,國家窮得叮當響,士紳卻是富得流油。
一個小小的興化就能為淮軍解決大半年軍餉開支,更何況其他地方呢,比如揚州。
陸四好多次都想動手開搶,把揚州的有錢人全宰了,但一次次又忍住了,那樣干就真跟李自成一樣了。
起碼,人家揚州城的士紳和富商們至少在表面沒有反對揚州易幟,也沒有聚眾襲擊淮軍,他陸四真要為了人家的銀子開刀殺人,以后他陸文宗的名頭還怎么打?
現在各地搞清鄉的成果可以讓淮軍撐個兩年,但清鄉顯然是一次性的,不可能清完再清,那樣就真把所有的地主士紳全逼到淮軍的對立面了。
因此,陸四必須開源。
他不可能再如前明一樣把稅收重頭放在農民頭上,淮揚地區自古以來商業發達,然而淮軍目前只占領了淮安小部,揚州大部,單以這個地盤想要恢復商業并從中大量抽取商稅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從前淮揚商人的經銷地大部分都是“敵占區”。
那么,陸四現在開源只有一個途徑——鹽。
腳下就是鹽城,揚州又是鹽商匯集之地,不在鹽上做文章又在何處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