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率軍進至德州平原縣時,淮賊就使人送來了一封信,信中聲稱只有豪格配為滿洲之主,余人皆不配,更說什么淮賊只愿同豪格談,不同多爾袞談。
正藍旗眾滿洲將校一致認為,這是淮賊陸四對大清使的離間之策,且看起來太荒唐可笑。
大清已經兵臨城下,你淮賊陸四難道以為向肅王示好,就能換取八旗將士退兵不成?
而且就算豪格同意和談,正藍旗這幫滿洲將校也不答應。
原因是同巴哈納一起陣亡的那一千滿洲將士都是他們的親戚。
齊河這一敗,不僅僅是折了正藍旗七分之一的實力,更是讓正藍旗家家帶喪。
尤其是陣亡的滿洲將士首級竟然都被淮賊割去,這讓隨豪格南征的三千滿洲八旗將士是人人義憤填膺。
幾乎沒有人認為淮賊送這封信來是真要和肅王談,可是豪格卻覺得這事未必就荒唐了。
他對親信機賽時說過一句話,是謂:“不想中國也有知我冤屈之人。”
并在同恭順王孔有德的一次會面中提及重啟議和的可能性,說若能不動刀兵解決山東,對大清也是多有裨益。
孔有德回去后卻對部將缐國安、孫龍說道:“我觀肅王心思不在征戰,這不是好事,北京若是知道,肅王多半又有兇險。”
因有感當年皇太極對自己的知遇和厚待,孔有德這個恭順王肯定不可能不支持豪格,只是他并非滿洲議政王公大臣會議的成員,也不敢公然站出來支持豪格奪位,畢竟,帝位已經有主。
其實孔有德對滿洲人還是很了解的,滿洲族人太少,所以打太祖時期滿洲人就形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內部分歧再大,但只要外面還有強敵,他們就會互相妥協,從而確保滿洲不會因為內訌而分裂,繼而消亡。
這體現在當年太祖同弟弟舒哈爾齊的爭斗,體現在太宗同莽古爾泰、阿敏的爭斗,現在則體現在多爾袞同豪格的爭斗。
歷次爭斗中,哪怕彼此恨的要命的雙方在結果出來后,旗下的將校就會立即放下仇恨,團結在新主旗下同外敵繼續斗爭。
這才有了入關后兩黃旗很多人“倒戈”向多爾袞稱臣,有了豪格被削爵奪位卻沒有滿洲將校再敢帶刀鬧事。
“肅王領軍征戰是把好手,但于朝堂之上卻不甚聰明,過于莽撞了,王爺最好不要與肅王走的太近...”
孫龍勸說孔有德不要摻和豪格同攝政王的爭斗中,徒惹不必要的麻煩。
孔有德點了點頭,道:“我對豪格是聽調不聽宣。”
大意就是于戰事中,他孔有德是全力聽從豪格調派的,但絕不會幫助豪格造多爾袞的反。
孫龍等人聽了這話也頓時安心。
“你家小子不錯,待四貞再大些就許給你小子,將來我死了,叫你小子承我這恭順王爵。”
孔有德對孫龍的兒子孫延齡很喜歡,他膝下無子就一個閨女,所以有心想讓孫龍將兒子給他當倒插門女婿,要不然他這恭順王的爵位可就沒人繼承了。
“就算王爺再喜歡我那小子,總得我那媳婦大些再說吧。”孫龍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