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不久后朝廷正使前來,給吳三桂帶來的是平北王的封號,這讓吳三桂大為驚異,對那南京來的欽使道:“我已為遼王,怎的新旨卻是平北王?”
情況很快弄明白了,原來那遼王之封竟是湖廣總督何騰蛟背著朝廷許給他的,吳三桂是又氣又怒,并且處境瞬間變得尷尬起來。要知道他可是在數萬軍民面前舉行的隆重受封遼王典禮,這時突然從遼王這個親王變成平北王這個郡王,軍民會怎么想?
處境之尷尬可想而知。
吳三桂麾下的將領們更是憤憤不平,又因為家眷多在北京,所以很多人鼓噪明朝官員把王爺當猴耍,不如投了北京的大順引來大兵攻滅那明朝,洗涮此辱!
對此,吳三桂卻是猶豫,他實是不敢再降順。軍師方之琛認為此事也過于奇怪,不如先問明白何騰蛟再說。
何騰蛟那邊也知道私封遼王之事終究紙包不住火,然而此時已大錯鑄成,或者說生米煮成熟飯,由不得他何總督退后,索性把心一橫,再派吳晉錫過來對吳三桂說以他的功績本就當獲封親王,豈能居于那滿洲阿濟格之下,又或與這幫韃子同席而語。
“公既為遼王,便當為遼王,上書南都即可。”
吳晉錫授意吳三桂別理會什么平北王,直接就以遼王身份給南都上謝表,造成既定事實。
“公有強兵,總督有大義,南都虛弱,必不敢駁公。”
又表示只要吳三桂同何總督結盟,日后總督大人還當為遼王爭取一省之地世鎮。
一套誘辭下來,吳三桂大是心動,于是便按吳晉錫所言以遼王身份向南京上表稱謝。
左夢庚這里的“興北王”封也完全不被左夢庚承認,馬士英派阮大鋮同左夢庚商量,不為興北王便請改封南贛王,左夢庚卻是不理會,表示當下大明諸軍就他兵強馬壯,因此要封就封親王,親王以下管它什么王一律不受。并說不要封什么亂七八糟的王號,要么秦王、要么楚王、要么趙王。
聽了阮大鋮回復,馬士英也棘手了,擔心給左夢庚請封秦王怕是南京通不過,便說不如于秦上加一字,或興秦王,或定秦王,簡稱秦王可否。
左夢庚又不是小孩子,哪有親王有簡稱的,執意要封秦王。
為了給馬士英施壓,也為了展示自己的實力,左夢庚調四總兵5萬兵馬自安慶,又令打造戰船,大有再度東征之意。
此時吳三桂上表拜謝朝廷封他為遼王的消息傳出,舉世嘩然,朝野更是震驚一片。
但正如何騰蛟所料,面對吳三桂自稱遼王這一事實,當朝諸公竟然集體保持沉默,而宮中的弘光帝在知道這事后索性以不能內亂為由,重新擬旨封吳三桂為遼王,左夢庚為秦王,阿濟格為忠王,王體中為興安王、王得仁為建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