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葵則率本部兵同鄉兵千余為中堅。
果然,顧三麻子指揮的白頭軍有意奪取嘉定城,于十一月二十日出現在嘉定城外的練祁河邊。
白頭軍一到,便開始組織渡河。
因為練祁河中的船只早被嘉定守軍搜集燒毀,顧三麻子只能命人伐木編成木排用以渡河。
見海匪白頭軍在河對岸伐木編排,城中有人建議可以派兵出城襲擊白頭軍,燒毀他們的木排,挫其銳氣。
吳志葵在城上再三察看,河對岸的白頭軍怕是有萬人之眾,內中更有甲衣精兵幾百,火銃、弓弩也有一些,冒然出城實無勝算,不如憑城堅守。
木排編好的次日,顧三麻子便迫不及待下令渡河,為了激勵士氣,于河畔對首批渡河的千余人道:“渡過河的重賞,死了的,老子養他爹娘妻兒!傷了的,老子管治,治不了的,老子照養!”
“三爺,這南直地界上您老說的話,那就是天上的雷,一打一個響!弟兄們不信旁人,就信三爺的!”
“打追隨三爺那日,大伙就是提著腦袋吃的舔血飯,今兒打他嘉定城,哪怕三爺不給大伙重賞,大伙也得賣這條命!”
“都他奶奶的別猶豫了,是男人的痛快叫一聲,這時候不拼命什么時候拼命!”
“”
白頭軍成份復雜,三分之二都是松江、蘇州二府參加的奴仆和貧民,骨干是顧三麻子原先的海匪部下。首批渡河的千余人一半都是海匪,這些人一個個都是亡命徒,聽了顧三麻子的話也沒什么好說的,紛紛叫囂著渡河殺官兵個人仰馬翻。
見部下們士氣高昂,顧三麻子也是心中高興,又布置一番后忽對軍中一穿白袍之人道:“管兄弟,你在此壓陣,我親自帶人過去!”說著就要人將一付甲衣給他穿上。
被顧三麻子呼為管兄弟的漢子姓管名效忠,關外撫順人,原滿洲漢軍正紅旗出身,曾隨明軍與明軍大戰于大凌河、松河,后追隨多爾袞入關,積軍功為漢軍正紅旗昂邦章京。
此資歷同海匪出身的顧三麻子簡直天壤之別。
不過此時管效忠的身份卻是“待贖漢將”,所謂“待贖漢將”是順軍對于被俘及投降的漢軍八旗將領的私下稱呼。
“待贖”二字其實戴罪立功的意思。
兩個月前,一批“待贖漢將”由北京抵達江北省,一部分撥到駐守通泰的第六軍,一部撥到駐守淮揚的第八軍。
其中撥到第六軍的有六人,分別是原漢軍正紅旗昂邦章京管效忠,原漢軍鑲黃旗人、滿清國史院侍讀郎廷佐,原漢軍正白旗、前明柳溝總兵劉芳名,原漢軍正紅旗人焦安民,原漢軍鑲紅旗固山額真李國翰,漢軍鑲黃旗人、都察院啟心郎蔣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