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望臉色陰沉,他看的分明,對面順軍步卒不僅大半都是他西營將士,領軍的將領中更有許多是義父生前看重的御營將領,尤其是那個竇名望更是義父生前最為親信的大將,否則也不會讓其擔任皇城都指揮使,負責御營直屬禁兵。
“我看孫可望未必敢戰。”
溝谷半坡,身披戰甲立于馬上的提督趙忠義放下千里鏡,對身邊的前西營陜西巡撫楊以民道:“你去勸勸孫可望,他若肯降的話,我大順監國不吝王爵封賞。”
楊以民點了點頭,他自在固原隨竇名望降順后,便被任命為大順的陜西按察使。不過并沒有立即前往西安就任,而是奉興國公李過之令隨趙提督北上寧夏,原因是他同孫可望私交極好,所以大順方面希望他能勸降孫可望。
楊以民雖是秀才出身,但隨西營征戰也達十年之久,早練得一身好馬術,不然早就死于明軍的追擊了。
當下縱馬下坡,直奔西軍而去,并不擔心萬一勸降不成,孫可望會殺了他這“叛徒”,畢竟他除了與孫可望私交極好之外,當年對孫可望也有過救命之恩。
楊以民很快就被帶到了孫可望面前,望著已著大順官服的昔日好友兼救命恩人,孫可望輕嘆一聲,知道對方來意,卻是沒有讓對方開口說話,反而問他定北和撫南二將軍為何降順。
“當日定北、撫南二將軍...”
楊以民將華亭城下艾能奇、劉文秀被李過勸降,及之前二將軍如何試圖挽回危局的種種努力都說了。
待知定北、撫南乃是因為固原城被順軍奇襲,糧道斷絕,軍心動搖之后不得不降,孫可望忍不住又是一聲長嘆。
“府爺,定北、撫南皆為大順封侯,老萬歲也被大順陸監國以親王之禮厚葬,汪丞相如今為甘肅巡撫,嚴丞相為寧夏布政,馬元利、王自奇二都督各為鎮帥,竇指揮亦得順軍重用...”
楊以民內心還是希望大順大西能就此罷兵,雙方從分家再行合家,故而將大順方面善待西營文武將士之事如實說出,并說定北、撫南二部現都為大順主力軍,只要孫可望愿降,大順監國當以王爵相封,引為重臣云云。
“你不必多說,且回去帶話于那趙忠義,你我兩家既已擺開架勢,那便一戰好了。”
孫可望沒有被大順的王爵吸引就此下馬投降,但左右西營將領不少人心中卻是突突。
“府爺!”
楊以民還想再勸,孫可望直接扭過頭去揮手命親兵將他拖走。無奈,楊以民只得回去復命。
“孫可望這人如此不識好歹的?非要死上幾萬人才心甘嗎!”
趙忠義有些生氣,馬鞭一抽,縱馬從坡上疾馳而出,沖至西軍陣前猛勒馬韁,生生止住,爾后放聲喝道:“我乃大順寧夏巡撫趙忠義,現與爾西軍將士只說一句,未交戰前來降者,原居何官仍為何官!交戰后力不能敵再降者,一律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