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黎思索片刻:“其實發掘內需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把擔子壓在現在的年輕人身上,華夏當下的問題在于貧富差距過大,富裕的就像馬總這樣一個月賺幾十億感覺很痛苦,事實上華夏還有六億人月收入不足一千。”
主持人玩笑道:“方總的意思是讓馬總把這樣的痛苦也讓這六億民眾分攤一下?”
現場頓時一陣哄笑,阿里馬的臉色已經有點晴轉多云了,只能勉強維持著。
方黎也笑了:“你說的那是做慈善,不過即便是把馬總所有的錢都分給這六億人也不夠,一人不過多分一兩百塊,不解決問題,事實上,我們要做的是扶貧而不是慈善。”
主持人道:“您是怎么看扶貧跟慈善之間的區別的?”
“其實很簡單,慈善針對的只是一些突發情況,比如一個人得了重癥沒錢醫治,這個時候慈善機構找到他幫助他治愈病癥,這是體現社會責任以及人文關懷,但是在他痊愈之后,還是要回歸社會,慈善機構不會養他一輩子,甚至國際一些慈善機構在尋找救助對象的時候,還會優先救助那些痊愈后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患者。”
“而扶貧則是幫助一些生活在社會化邊緣的民眾,讓他們更好的融入整個社會,承擔社會分工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社會定位,他們融入社會后,也能承擔起拉動經濟增長的一份子,這才是一勞永逸的選擇。”
主持人思索著總結道:“所以方總您的意思是說,打個比方,現在華夏的經濟增長就好像是一輛原本需要13億人合力拉動的馬車,但是現在真正拉著馬車前進的只有七億人,而另外六億人則是在被馬車拖著走。”
不得承認,能夠來主持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持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這個比喻十分形象。
方黎補充道:“事實上,也不是這六億人想要被馬車拖著走,他們也很痛苦,他們也想加入拉馬車的隊伍,但是由于我們之前的馬車跑得太快了,他們跟不上這個腳步,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需要全社會去幫助他們,重新融入這個拉馬車的隊伍。”
此言一出現場先是鴉雀無聲,隨后又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最先鼓掌的還是那批年輕觀眾,隨后坐在前排的領導們也都在相互討論著什么。
阿里馬聽完臉色就是一變,不過很快就搖了搖頭:“哼,書生意氣,到底還是年輕。”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看似很美好,但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可是六億人,這么多工作崗位從哪里來?要是華夏發展到那個程度,基本也沒有別的國家能與之抗衡了,那時候完全可以跟米國一樣把人民幣變成世界貨幣,去收割全世界的韭菜嘛。
主持人又饒有興致的問道:“我看方總說了這么多扶貧的事情,在我的印象里扶貧的工作一般都是政府在做,方總您覺得在這方面應該是由政府來做好還是由企業來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