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周總的分享。”主持人說完眼神落到了一直沒有開口的京東劉身上,含笑道:“最近有一個問題大家關注度很高,那就是扶貧問題,我們都知道劉總一直很關心扶貧問題,能談一談您的看法嗎?”
現場不少人都笑了,這個問題明明是因為方黎火起來的,結果主持人偏偏就是不問他。
東哥也絲毫沒有避諱:“因為我本身就是從農村出來的,所以更加能感同身受吧,不過扶貧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不是一兩個政策,或者是國家撥多少款就能夠解決了。”
“同時也不是一兩家企業可以做到的,個人的力量有限,企業的力量同樣有限,最好是政府能夠跟企業結合起來做這件事情,效果才是最好的。”
主持人聽完就笑了:“看來劉總的想法跟方總倒是不謀而合,我看私底下你們也可以進行一下資源整合。”
話音剛落現場就傳出一陣輕笑,這主持人還真有兩把刷子,一下又跟前面李書傅、李巖洪他們呼應上了。
頓了頓,主持人又道:“據我所知京東這些年也一直在積極參與扶貧工作,您能跟大家分享一些具體的情況嗎?”
東哥想了想:“07年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叫做【家電下鄉】的政策,當時之所以有這個活動是因為米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消費電子產品出口訂單迅速下降。為了擴大內需市場,填補出口缺口。”
“當時各個電器廠商都拿出了最優惠的價格,再加上政府的補貼,來吸引農村居民購買這些電器,當時我就發現兩個問題:第一,越是落后的地方,電器賣得越貴,第二,農民自己生產的東西價格一直賣不起來,成本很高,售價很低。”
“在一些偏遠山區,出來一趟有時候不僅要坐車,還要坐船,要翻山越嶺,很不方便,許多老百姓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徑就是電視,但是電器的價格居高不下,就會進一步導致老百姓跟社會脫軌。”
“還有農產品的銷售,以往都是掌握在販子手上,他們掌握著市場信息、價格信息,老百姓對此一無所知,完全沒有議價權。”
“有一次我到一個農村去做調研,就看到一戶人家院子里養了十幾只雞,全部都是散養,我問:這只雞到鎮上賣多少錢?告訴我,大概30元-40元/只。我說:隨便弄幾只在我們網上試一試,賣128元/只,然后整個村上架了幾百只雞,一天全部被搶光了。”
“有的時候,我們扶貧真正需要的是幫助他們掌握獲得信息的方法,幫助他們看清楚農村外面的世界,老百姓其實是很聰明的,他們自然會去尋找能夠讓自己致富的道路。”
現場不少人都暗自點頭,記者們也都紛紛把鏡頭對準了東哥。
主持人這才看向方黎:“方總,對劉總剛剛說的,只要給老百姓獲取信息的渠道,他們自己就能選擇致富道路,您有什么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