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便在自家琉璃廠的蘭亭書齋打雜,學習經營書齋。
三零年在鬼市撿了個大漏,聽說是個宋代哥窯筆洗。
轉手便給賣了七千塊大洋,換了旁人應該就是去揮霍,去瀟灑瀟灑。
他沒這么做,而是花二千塊買了一間鋪子打算入主古玩生意。
當時在他看在來這生意比經營書齋掙錢,可惜他是沒這命。
撿漏撞大運,一夜暴富,自然就有眼紅的人。
便有人做了一個局,坑了他三千多塊大洋。
從此事后他就再也不提做古玩生意,新買的鋪子也給租出去了,就圖掙個安心錢。
后來也買古玩,他的原則只買小,不買大,大小是指價錢高低貴賤。再看著好的東西,只要要價高那就免開尊口。
正因他的心態好,不圖再次撿漏,后來也買了不少好東西。
這所院子也是那時買下來的,沒有這院子時,駱家人都在蘭亭書齋后院生活,那時商鋪大多是前店后院的結構。
一所宅子一家店鋪,這就是他老人家掙的家產了。
東廂房里那么多寶貝大多是他留下來的。
建國后改制,部分商鋪收為國有。
這是就顯得出他的大智慧和遠見,他是琉璃廠第一個響應的人。
就把買的那間商鋪捐給了國家,書齋的這間因為是祖上傳下來的,便沒有捐獻,而是租借給政府做別的生意,但是不用給租金。
上一世書齋在一九八二年扯皮了近兩年,終于回到了自家手里。
聽他這么積極,政府自然是舉雙手歡迎,這是第一個做表率的人,領導大加贊賞駱敬,良心商家啊!
當然了條件也有,就是能給兒子安排個他能勝任的工作。
領導們很細心,給安排在印刷廠上班。
理由也許就是家里開書店的吧!跟紙有緣分。
還別說駱家自此便跟印刷廠真的有了緣份,駱少逸和蘇桂蘭相識在那里,也在那里工作到退休,上一世的自己也在那里工作了十多年。
這番決定為后來駱家帶來了太多好處,四合院沒有被征收或是安排人住進來,后面的亂局也沒有被牽連。
安安穩穩地渡過了太多無法預知的事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結善源,必有善果。
父親駱少逸中等身高,身材頗為勻稱,長相不算俊秀,卻多了些剛勇。
脾氣很好,燒的飯比老娘蘇桂蘭要好上太多。
見他這樣就知道中午誰做的飯了。
馬上了回一句:“我親愛的老爸,馬上就來”
洗好弄干凈,然后就一屁股坐在馬扎上,也不說話,開始大快朵頤。
吃好飯,便又開始了尋寶之旅。
現在去撿的人還少,還能撿到東西,人多啥也沒有。
駱濤也帶上了一個人陪他去大北窯撿了半年多,后來有幾個二哈占山為王了,想撿就得交孝敬錢。
切,駱濤才沒有那么多時間陪他們耍,半年也掙了三百多塊,好家伙頂我一年的工資了。
加上之前剩的工資也有小五百塊錢,富豪啊!
工資不用全部上交家里,一個月五塊錢伙食費就好。
這是老娘蘇桂蘭變法的要錢,他們倆的工資一個月就有九十多了,怎么會缺我這點。
話是這樣,錢還是要交的,以安老媽的心。
從此便又開始沒事大街小巷轉,主要是去收點便宜古董。
文物商店里的東西太貴,一把紫檀的禪椅就花了三十多塊錢。
買了幾次就不敢去了,沒錢,還是猥瑣發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