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稍縱即逝,吳天明導演前幾天便回了長安,此次來京不但談妥了小說的改編,還稍帶找到了男女主角。
女主角雖然改變了,但男主角還是那位八十年代的大帥哥周里京。
吳天明導演和駱濤他們分別之后,去北影選男主角,找到了當時留校任教的周里京。
他回去的時候駱濤和馬衛都都去火車站為其送行,老馬去就是瞎湊熱鬧,現在的他還真沒心往影視圈扎。
……
時間不知不覺就轉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一九八三年。
如果經歷過,絕過會記得這幾件事,如果沒經歷我想也會聽說過。
“嚴打”,“學習張海迪”,還有就是“一國兩制”。
“嚴打”從八十年代初也就是1983年八月開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公安機關幾乎每年都會組織“嚴打”戰役。
最嚴重的要數83年,96年和01年這三次嚴打。
“嚴打”這個詞出自鄧設計,在1983年8月25日,**中央發出《關于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的決定》。
“嚴打”的導火索在坊間傳言太多,有人說是因為某某某將軍的女婿,還有說是什么唐山大刀隊劫持了大領導的車,真可謂眾說紛紜,這些聽聽就可以了,別瞎傳。
八三年嚴打真正的導火索,應該是六·一六內蒙古牙克石特大兇殺案,這個震驚國內的慘案。
還有一個就是東北二王事件,這兩個案件的發生都暴露出我國的法制很不完善,社會治安很不穩定。
就二王事件,還促進110系統的組建,新中國第一張懸賞通緝令也是針對此案發出的。
大批知青回涌城市,鐵飯碗在什么年代都是有限,沒有找到工作的青年比比皆是,有門路的就干起了二道販子,沒門路的不是成了地痞就是流氓。
遍看83“嚴打”所有案件,除去亂搞男女關系的,其它惡性案件皆是年輕人所為。
武斗真的影響了一代人,不出重拳很難扼住。
張海迪,八十年代新**,當代保爾式的傳奇人物,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勵志史,鄧設計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新人”。
這就是傳說中“四有青年”的代表。
閑話少說,生活還要繼續。
………………
春節悄然來臨,胡同里各家各戶的門旁也都早早掛上了紅燈籠,貼了春聯。
百花小院也沉浸在喜慶的氛圍中。
“媽,餃子包好了嗎?”
駱濤這也快三十歲的人,辦事還總是風風火火,人沒到聲音就先到了。
“就你嘴饞,也不知道動動手一起包,這么大的人,還不如我乖孫子哪。”
嗬,這話說的哪跟哪啊。
“爸爸,大懶蟲。”小家伙也順桿子爬,有模有樣的學駱濤平時說他的話。
嘿!大過年的,這小子怎么那么想挨揍啊!
“就你勤快,不是,你這包的什么?”
小家伙是挺“勤快”的,就是看不出包的是什么。
“除了餃子還能是什么,反正比你包的好。小十月來媽媽這玩,少跟你爸混。”
這媳婦也是欠收拾啊!今兒不重振夫綱是不行了。
“我怎么了?告訴你少挑撥我們父子倆的關系,我們爺倆好著吶,小十月,你告訴爸爸,媽媽是不是一個大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