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在招待所稍作休息。
日暮西山。
跟著老李去了附近一家小飯館用餐。店面不算很大,但也不算小,上下兩層,應該和京城老店鋪一樣,是前店后院式。
比京城那些老店鋪有意思的是,這邊的店鋪相比較都顯得古樸典雅一些。
配著街面上青石條板路,格外有另一個不同意境。
在二樓臨窗落座。
這家店并沒有包廂,都是公開化。倚窗望著街道上淅淅瀝瀝的過客,用心感受這座帶著江南文化氣韻的千年古城。
一邊等待著那聞名遐邇的“太湖三白”。
這太湖三白是指:白魚,白蝦和銀魚,因其色都均為白色,又是太湖特產而得名“太湖三白”。
蘇錫常三城的太湖三白做法都有所不同,多為清蒸白灼,主要是強調保持食材的原味。
這太湖三白是為太湖船菜,隸屬蘇菜一系。
“太湖船菜”從字面上理解,也應該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簡單點說就是坐船時做的菜。
如果細點說,是古代達官貴人,沒事的時候泛舟游湖,特別是駕乘畫舫出游。
船家都會備有精美的湖肴供應,由于它與飯館里的菜做法截然不同,漸漸形成著名的太湖船菜。
船菜講究“味真”,每一道菜都是原汁原味,太湖船菜還特別新鮮,太湖船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主菜之后,幾道素菜特別時鮮嫩爽。
今兒個這家店主營的就是太湖船菜。
幾人不光點了“太湖三白”,又點了一個現在只能應時節才能吃到的傳統名菜——西瓜雞。
聽店里的服務員介紹,這西瓜雞是出自東山省孔府名廚首創,屬魯菜孔府菜。
這用西瓜做菜,在古代誰要是能吃上一口這樣的菜品,那絕對是非富即貴。
西瓜在中國古代,可不像現在是大路貨,曾經好長時間都是做為貢品,供皇家食用。
還點了幾道第一次聽說的太湖船點。
等待美食的時間,是無比煎熬的。
“媽媽,怎么菜還不上來,我好餓。”
小十月中午就顧著鬧了,就沒有吃飯,這會兒他的肚子可是鬧騰的很。
坐在椅子上也不老實了,拉著坐在他旁邊的朱霖,問個不停。
“媽媽,您能不能催一下他們,好慢。”
他對這飯店那是不能再熟悉了,下館子吃飯也是經常性。菜上慢了,他也知道催催人家上快點。
“不要急,安靜坐著,一會兒菜就上來了。要聽話,不能胡鬧。”
朱霖看著他那架勢,就不難猜出來他這是準備要去催單。
在京城自家店里吃飯,這活他可沒少做。
但今時不同往日,出門在外可不能太鋒芒畢露。
他見朱霖不理會他肚子餓,就轉頭看向老神在在的駱濤。
父子倆目光迎上,駱濤說:“這剛點好菜,那有那么快就上來。現在知道餓了,中午叫你吃飯,你就知道瘋玩,現在餓你可不能怪別人。”
又無情道:“忍忍就好了。”
老李笑著說:“小十月餓了?咱們就叫他們快一點,你等著,叔叔這就去和他們說一聲。”
今年這家伙也當了爸爸,媳婦沒出月子就回組工作,也是個工作狂。
現在的他對孩子多多少少是有點寵愛,當然了他和兒子之間的事,做為外人不方便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