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小丫頭舉例,年齡不大,學了一口的地道的豫南話,有事沒事,就滿院子喊:“中”。
街坊鄰居現在都給小丫頭起了一個渾號“小豫州”。
一家人也十分想給她改改,但以目前的情況想給他改掉,還是有一定難度。
除非是讓何姐不再說她老家話。
有一個故事,男子去外地工作十幾年,由于長期說普通話,身邊也沒有同鄉人,造成了他幾乎是快要忘記了怎么說自己的家鄉話。
突然有一天,他碰到了一個老鄉,開始兩個人聊天,還是一個說普通話,一個說家鄉話。
聊著聊著,再也沒有普通話的聲音了。
男子的鄉音在老鄉的帶領下,一點點給勾了出來。
這種情況常見于北方省市,因為北方很多地方的方言,跟普通話就差了一個調調。
中原官話是此類情況的代表性,又以豫南、皖北、蘇北、魯西南最為代表性。
駱濤幫著媳婦朱霖停好自行車,夫妻倆相伴進院。
蘇桂蘭就招手問:“你們帶十月去哪兒了?回到家就跑過來親我幾口。問他吧,還不理我。”
朱霖不了解情況,就老老實實的回答蘇桂蘭的問題:“媽,我們也沒有去哪兒,就到店里轉了一圈,然后就回來了。”
她看了一眼駱濤,又跟蘇桂蘭說:“小家伙有可能又跟您鬧來吧?”
蘇桂蘭高興孫子跟自己親膩,“咳,這兒幾口給我親糊涂了,腦子想不明白什么事。”
駱濤走了過來,拍了一下老娘蘇桂蘭的肩膀。
“媽,這兒您就不懂了吧!親您,您知道什么意思嗎?”
她哪里能懂駱濤的一嘴胡言亂語,搖搖頭。
“我是不懂。怎么,你懂?”
駱濤嘖了一下嘴,有點得意勁,“您兒子原來是干什么的?您老忘了。”
她盯著駱濤,說了一句差點氣死駱濤的話,更可氣的是她那超然物外的語氣:“收廢品的。”
這事兒現在說起來也不是什么露臉的事。
大街小巷收廢品跟在舊貨站上班,那待遇工資差遠了。
蘇桂蘭說的正是駱濤周未的時候走街串巷收舊物。
還好那時候腦子還在,沒傻到在西城這邊竄。
八十年代之前大街小巷收廢品,可不像九十年代的環境能讓人發財。
“咳!咳!”
三位女人笑個不停。
駱濤就極力挽回自己的面子。
“媽,您老這么說就沒勁了。收廢品怎么了?我那也是為四個現代化作了貢獻。”
又沉下氣,指了一下朱霖開口道:“再說了,要是我當初沒有走街串巷,這么好的兒媳婦,您哪兒娶去?”
就見此時的駱濤長著一張得意復得意的大臉盆子。
“這話說的倒是真的,霖兒跟著你,那真是你們老駱家積了八輩德了。”
說這個問題的時候,把自己單摘出去是什么意思?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