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
駱濤又和妻子朱霖馬不停蹄地前往太元、石加莊、津市三地參加西昌樓開業的剪彩。
這人怕出名豬怕壯,駱濤現在就深陷這個苦惱中。
剛到石加莊市就被市里的有關方面的同志請去喝茶。
石市可是全國第一個實行“個人承包”企業的先河,更是第一個打破“鐵飯碗”,“鐵工資”的地方。
以上這第一,都是由一位叫馬盛利的人他創造出來的,他也被人稱為企業承包第一人。
八十年代也是一個造神的年代,馬盛利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對于他未來的結局也可以說他是一位受害者,他這人的成功完全是時代造就的,是國內新舊經濟思想理論鏈接者。
可以說他是成也名,敗也名。
他自1984年承包石市一家造紙廠,就提出了“三十六計”和“七十二變”。
又在廠內改革了一系列措施,從廠子管理到產品的原材料,再到產品的種類,提倡類于多元化的理念。
就這么他把一個每年要實現完成17萬計劃指標都困難的廠子,在他的帶領下第一年就賺取了140萬的巨大利潤。
這幾年他的那個造紙廠是年年出彩,年年利潤翻翻。
這有好的鼓舞人心例子的,自然也有不好的例子。
比如:
今年8日初東北就有一家企業正式宣布破產,以往也有經營不善的工廠,但都沒有正式的向社會宣布破產。
有了這些人和事的疊合,全國自北向南進行了一次大的國字號改革。
這標志了“鐵飯碗”在我國不是那么貴重了。
第一天到石加莊市,天空就陰沉著一張臉,這分明是很不歡迎駱濤等人的到來。
這云是越積越厚,先由一朵朵烏云,然后變化成一塊塊黑色的云層,大風吹嘯,僅僅改變了它的姿勢。
它的樣子,它的意識形態,包括它的戰斗欲望,從來就未曾有過一絲改變。
風越來越大,它的戰意也越來越強烈。
看,它身披黑色斗篷,向不遠處的另一塊黑色的云層,呼嘯而去,快如閃電。
身后還跟著不知道用了什么魔法變化出來的絲絲烏云,如掉了隊的小兵。
聽!!!
“哐,咔~~~嚓”
電閃雷鳴,雷光如一條長龍,橫際在天穹之上。
緊接著就是雨大如豆,淅淅瀝瀝的下著,然后又有一道閃電劃過天穹,未聞雷聲。
大雨傾盆而下,一點不留情的砸在了駱濤夫婦居住的酒店的窗戶上,一分鐘還是兩分鐘的功夫兒,窗戶那兩扇玻璃就被雨水吞沒。
駱濤坐在靠在窗戶的位置,看著外面的大雨,“這雨可真會挑時間下,實在是讓我哭笑不得。”
這話讓燙衣服的朱霖不解。
人家都是出門帶著秘書和別的亂七八槽的什么人。
駱濤每次出去都是帶著自己明媒正娶的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