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摘菜。
才能報答。
“這小子現在變的太油滑了,他自己就是個大作家,找我題什么名?
憑他現在的身份,這京城還有誰是他請不來的?”
駱濤只能在心里面說:通透。
面上還是表現出為難的模樣,“王先生,您老這就冤枉了我,在您老面前,我哪里算是什么文化人。還有這幾位還真的不是我能請動的。”
“哦,誰的架子這么大?”
駱濤直接了當的說:“您和汪先生還有豐澤園的王義均先生……”
汪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汪曾祺先生,“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他愛好廣泛,又深研美食多年,還是位寫散文的大家。
文案要是交給他老人家寫,絕對沒誰了。
至今猶記得前些年他寫的《端午的鴨蛋》,愣把家鄉的鴨蛋給炒火了。
也如后人讀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老是把書中的地名跟現實中的地名進行聯想,然后鳳凰古城火了。
歷史證明文人才是史上最厲害的炒客,他們中有人炒自己,有人炒別人,有人炒故鄉,有人炒他鄉……
當然現在人也喜歡炒他們,炒他們的著作,炒他們的故鄉。
聽說孫猴子都成了聯云港人。
駱濤趟趟報了幾個人名,個個都是京城有名的老饕和烹飪大師。
駱濤這是準備把他們一網打盡。
搞一個美食界的《紅樓夢》。
“嚯,你小子胃口夠大的,除了那幾位是老饕,其他人可都是同行,這么邀請人家說不過去吧。”
王先生說的在理,駱濤也早就想過這事,不過,只要能把人請過來,駱濤有法子說服他們。
畢竟西昌樓跟他們也是有過合作,請過他們到西昌的培訓班講過課,后來因為一些原因,他們也就沒去過。
有了上次的失敗經驗,駱濤這才來找王先生,他跟這些人都熟,而且王先生身份又不一般,別人就是有意見也不會說什么。
這要是換作駱濤出面請,這邊剛發出帖子,立馬就有人去領導那里打小報告,說他駱濤想挖墻角。
“所以,才想著讓您老出面,……只要人請到,我就能說服他們。
還有我向您老保證這里面沒任何個人目的,就是想介紹一下咱們中國的飲食文化……”
駱濤是大義小情一通亂炸。
王先生的守著的堡壘,徹底淪陷。
他也知道駱濤不可能是那種人,剛才的話就是想提醒駱濤,現在這個檔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節目名字?等我兩天再回復你。”
“這個不急,今年就管拍攝,不急著播出。”
駱濤又不指望這片子掙錢,主要就是玩。這沒了金錢的壓力,自然要對片子的質量要嚴加把控。
他可不希望西昌獨自拍攝的第一個片子就是一部粗制濫作。
“那你今年除了這事兒,還有別的事嗎?”
“有。”駱濤拿著西紅柿啃了一口。
“不瞞您說今年兒我還挺忙的,要不是我管理有方,年初到年尾沒一天能閑下來。”還特不要臉皮的夸自己。
袁先生都聽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