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著剛摘好的菜,就去了廚房。
但這都不能影響駱濤的發揮:“除了拍紀錄片,我還要去東山省看一下那邊跟地方合作的蔬菜基地,還有監督蓋公司大樓的事。
今年兒變化多端,我必須還要去一趟香江,不然他們又該鬧出什么亂子。”
王先生頗為同情道:“唉,你這一年也夠忙的。”
“誰說不是,朱霖前陣子還勸我,不要攬那么多的事,可現在我也是身不由己,……這責任落到了肩上,注定了有些事就不得不去做。”
不是你選擇了時代,是時代選擇了你。
駱濤現在越來越對這句話深有了解。
主動權已經不在自己手中,這時候只能化被動為主動,要積極迎合時代,順應潮流,推動潮流。
這是中國最早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健兒們領悟到的生存法。
故此他們存活了下來。
作為重生者的駱濤,他更應該明白接下來該怎么做?路該怎么走?
王先生拍了拍駱濤的肩頭,沒說話,站了起來往廚房去。
這時袁先生已經洗好了菜,等待王先生下廚。
駱濤進了小廚房,就盯著砧板下的桌子看,多么漂亮的黃花梨木,造型精簡古樸,典型的明式家具。
正感慨著呢,就見桌面晃動了起來。
王先生大巧質樸,拿著一把不知道跟了他多少年的菜刀,刀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亮光,刀背整體黝黑。
一把小蔥在他手里,就是一把任他宰割的小蔥。
一刀下去分成兩個大段,蔥白和蔥青。
放入碗中。
又開始切姜、蒜等小料。
駱濤很享受看王先生做飯的時光,每一次都能身臨其境,這就好像是自己做的飯,吃的時候倍香。
刀起刀落,光配菜就用了十幾個碗。
一會兒就換了大菜,一節節排骨,在大刀的鋒刃之下,由條兒變成塊兒。
“膨~~”
駱濤一點不擔心刀,心思全在那張桌子上,這是每一次看王先生做飯最驚心動魄的時候。
真害怕他一個不注意,刀就落到了桌面上。
什么黃花梨,綠花梨,就是切菜用的案板桌子。
時間證明駱濤這個擔心是多余的,王先生切菜來就沒有過一次失誤。
“濤子,沒什么事你去屋里做著,飯好了我叫你。”
小廚房本來就小,三人都站在屋里,顯得更加擁擠。
駱濤也算半個客人,袁先生便招呼他去客廳。
“沒事兒,我就愛看王先生做飯。”
“你是愛看桌子吧!”
這老先生太不招人喜歡了,看透不說透。
駱濤為了保護自己的聲譽,立馬找了一個可以墊背的,“我又不是馬衛都。”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