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便正式進入采訪時間。
“我在這次采訪之前對你的生平也作了一點了解,不知道準確不準確,在這我想向你求證一下?”
說話做事都很嚴謹,這就有一點西方人的意思了。
對于這個問題,駱濤自然沒有不回應的道理。
兩個人言語上你來我往……
事后他表現出一個驚訝的表情,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你79年就選擇了下海,那你應該是中國最早下海的一批人了,用你們的話說,你就是這個行業的領路人。”
對于這個大帽子,駱濤可不敢接下。
“不,我只不過是個很早就吃到了改革紅利的那個人,離你說的領路人還差的很遠。”
對待這樣的回答,皮特也是見怪不怪,他來的這幾個月中,也采訪了不少重量級的人物,他們一談到貢獻總會把它歸結到集體里面去。
這種思想他還不是十分理解,當他聽多了,也不得不稍稍去強勢要求自己理解。
他很自然的略過了這話題,他知道與其糾結這個已經定了性的問題,不如去問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
比如,西昌的發家史。
特別是一開始的啟動資金從何而來?
對于駱濤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要了他老命的問題。
這是準備要扒他老底,還是當著組織的面。
可現在的他是沒法去回避這個問題,大家可都看著他呢。
與其藏著掖著不如大大方方坦白從寬。
不過,駱濤可不會傻傻的說自己是靠賣古董發家,這么說就是屬于自己給自己埋下雷,讓后來的網絡考古者抓住自己的小辮子。
但又不能不承認。
好在駱濤天賦異稟,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口才,簡單敘述了自己曾向外國友人售賣了幾件民間藝術品。
接著就是側重強調自己家境不錯,當時還有一筆可觀的稿費,才算把這事掩過去。
對于這一點駱濤是想掩蓋都掩蓋不住,這是他這輩子為數不多的污點之一。
皮特很認真在記述,其他人也是一樣。
話已經說出去,至于他們怎么寫那就是他們的事了,料想他們也不會太摸黑駱濤。
“有錢了我想更多的人會選擇享受生活,那不知道你為什么要想著去做慈善?據我了解你是中國國內第一個捐款的企業家?
而且捐贈的數目也是十分龐大,你真的是屬于自愿嗎?”
這最后一問就有點BBC的味道了,他這是意有所指。
“享受,當然要享受了,從此之后我每頓都吃肉,專挑五花肉吃。”
駱濤的回答引出了陣陣笑聲。
“說實話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做慈善。……
眼見著災難來臨,這時候當內心深處的善被激發出來,錢對我來說就變的沒有那么重要了。……”
駱濤用著極其質樸的話語回答了這個帶坑的問題。
“人都希望自己是向善的,沒幾個人希望自己學惡,……人也都相信好事做多了,死后會上天堂,惡事做多了,死后會下地獄。”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