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來中國也不過才幾個月,他現在能把幾個常用詞匯說流利,這已經很不錯了。
傅英立馬給他翻譯。
他聽好非常高興,連說兩聲謝謝。
隨后駱濤又跟其他幾人握手,這也算是認識了。
在談正事之前,駱濤也是很深諳交際之道,先帶他們游玩了一番蘭園,然后再談別的事。
今兒蘭園除了他們這些人,再也沒別人。
從前院往后面去,穿過抄手游廊,進入后花園。
又趕上春風送暖百花始開的四月。
映入眼簾的景色,只能有迷人一詞可以形容。
迎春、木棉、玉蘭、丁香、千日紅……夾雜著幾株盆景式的杏花、桃花、美人梅,排列在過道兩旁或山石之間。
彼此交響呼應,美的不可方物。
眾人看的如癡如醉,就連身為老外的皮特也都沉醉如此美景之中。
駱濤邊走邊和皮特幾人攀談,心里面不得不對老張頭豎起大拇指。
不得佩服他的這一手好園藝。
來到戲樓上,這里已經放置好了桌椅。
駱濤邀請他們入座。
半曬著上午僅剩不多的太陽,便笑著問皮特:“不知道皮特先生喜不喜歡中國的園藝?”
(接下來都是同聲傳譯)
他特別的開心,做出一副驚訝的樣子,“非常喜歡,以前一直都是聽說,今天終于看到了,我非常高興,也非常地激動。
……這是我這輩子看到最漂亮的花草藝術。”
聽他說話讓駱濤有一種錯覺,這不會是個傻子吧!
不就幾盆花嗎?怎么也扯上了藝術。
難道藝術在中國就這么流行嗎?隨隨便便幾盆花就是了。
駱濤陪笑著也夸了夸他們國家的人體……現代園林藝術。
這一個不留神就有可能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他對此很是受用,非常熱情的同駱濤暢聊藝術的事,外國人就是外國人相對我們來說,他們是很隨性。
兩人在藝術的道路上又聊了一會兒,然后,駱濤拼盡了全力把話題給拽了回來。
還是聊一聊當下的風景為好。
“非常漂亮,這里就像一個大花園一樣,讓我的心魂流連忘返……可惜有些花草,我在美醬都不曾見到過。”
皮特不吝言辭夸獎了一番蘭園的美景,又緊跟著小小抱怨一句自己的見識。
這種自我批評讓駱濤很是動容。
這那是說自己見識短,這分明是說自己的短視來自國家沒有這物種。
這一通聊下來,駱濤也漸漸摸清楚了這位老外的脈搏,他對中國了解不少,也很喜歡中國文化,但骨子還是存留了大量西方的自我意識。
說白了就是他個人認為比我們要高一等。
“那皮特先生以后可要多了解一一下中國,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光有園藝藝術,還有許許多多的優秀文化……要想真正的了解到中國文化,那你可要一定要說會說中文。”
他對駱濤的這個建議非常認可,言說今后一定要好好學習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