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他也是為了鍛煉燧人公司的科研部。
忙了一整天。
晚上明月高懸,而總部的員工餐廳中,不少過來參與燃料鈍化項目的航天口研究員,正三五成群的聚在餐桌周圍。
他們和燧人公司的研究員,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
之前在官方研究所待過的賀穩,倒是和航天口的研究員聊得不錯,甚至在時不時試探這些研究員,有沒有興趣跳槽到燧人公司。
挖墻腳的任務,自然是黃修遠交代的。
就算是不少領隊的研究員,例如張科哲等人,都有些心動,畢竟燧人公司的待遇,明顯超出官方研究所。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工作氛圍,讓張科哲他們羨慕不已。
在燧人公司的內部結構中,科研部和產業部、安全部平級,只對董事會負責。
而現任科研部總經理是陸學東,典型的理工科出身,而科研部的各個下屬機構中,從事管理的都是副手,這和航天口的那些研究所截然不同。
更加重要的事情,是進入董事會的準入資格中,從事研究的科研人員,比行政管理人員更加多。
因為科研人員更加容易獲得股份,這是由技術創新帶來的隱形福利,也是為了鼓勵技術創新。
可以當家做主,誰愿意仰人鼻息。
不少年輕的體制內研究員,已經有一些想法了,人活一輩子,有時候錢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對于本身就是高收入群體的科研人員而言,他們更加注重尊嚴和名望。
各個研究所,對于燧人公司的挖墻腳,其實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他們又沒有辦法阻止。
不少純粹搞學術的人,甚至樂見其成,在暗中推波助瀾。
這些人同樣有自己的小心思,目的是為了制造危機感,讓研究所內那些外行人,明白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盡管目前看起來,燧人公司的鯰魚效應,還沒有太明顯,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將來的事情,誰說得清楚。
餐廳的二樓包廂內。
黃修遠和陸學東一邊吃飯,一邊討論著近期的一些事情,他放下筷子:
“學東,你們對于其他多邊氧化硅的研究,目前到了哪里?”
陸學東擦了擦嘴巴,開口說道:“有一點發現,是關于五邊氧化硅方面的,負責該材料的第三小組,在前兩天合成了一種硅單質。”
“硅單質?”黃修遠感興趣起來。
陸學東解釋道:“是一種特殊的硅單質,不同于之前發現的單晶硅、多晶硅,而是一種由于9個硅原子組成的分子。”
9個硅原子組成?
難道是……黃修遠若有所思,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是他記憶之中的那個硅分子。
這個硅分子的出現,也是當時第一種,通過多邊氧化硅制造的新材料。
而這種材料的出現,一開始并沒有引起學界、工業界的注意,在用途上面,也并沒有什么高大上。
直到五年后,才發現了五邊氧化硅的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