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外骨骼裝甲技術,要保證人類可以方便操控,必須盡可能小,最好可以貼近身體,外骨骼裝甲的尺寸,最佳比例應該維持在1:1.2左右。
即一個身高1.8米的普通人,那他的外骨骼裝甲高度,應該不高于2.16米。
液壓外骨骼裝甲采用核電池,本身可以長期維持內部液壓、氣壓環境。
而由于要保持長期穿著外骨骼裝甲,那人體的內骨骼、內皮層之類,就必須同步強化。
別以為外骨骼對人體沒有負擔,特別是液壓型的外骨骼,本身的重量和壓力,就是一個必須的負擔。
只有內骨骼和外骨骼同步強化,才可以促進人類在外太空長期生活。
現在液壓艙技術,已經進入人體實驗階段,但液壓外骨骼技術,卻還沒有成熟的產品。
主要是小型化的擬重力液壓,需要的設備都相對比較大,而且液壓力的控制,也必須盡可能的精細化。
這套系統是要使用在人體上的,如果隨隨便便,那是拿宇航員的生命在開玩笑。
方華帶著黃修遠,觀看了納米內皮層的植入實驗。
被固定在手術臺上的小白鼠,已經被全身麻醉了,一條條比頭發絲還細的納米線,直接穿透了小白鼠的表皮,仿佛沒有留下一絲傷口。
這就是納米線帶來的超微創技術,現在甚至還有納米針管,可以直接刺穿皮膚、器官組裝、骨骼,直達病灶區,然后將藥物分子注入病灶。
幾名研究員通過計算機系統的輔助,仿佛在小白鼠皮膚上繡花,一根根特制納米線,在機械臂的穿針引線下,迅速在真皮層中,形成一片納米網狀結構。
而幾臺機械臂上,上面裝備了紅外光激光器,正眼花繚亂地點射著小白鼠的皮層。
通過紅外光體內焊接,將這些納米結構徹底結合起來,變成一個整體。
納米皮層還和納米內骨骼融為一體,相互連接后,就可以保證這一套系統的一部分設計效果。
其實此時的納米內骨骼、納米皮層,還只是半成品,很多設想之中的功能,還沒有完成。
黃修遠看了3067研究所的成本估計,一整套人體納米內骨骼+納米皮層,目前的綜合成本大概在2.7億華元左右。
這是以當前生產100套的產量,加上相關科研成本,計算出來的結果。
如果要大規模量產,至少要等技術更加成熟一些,到時候以生產十幾萬套的規模計算,成本可以壓低到一套200萬左右。
對于初期實驗室的成本,他早有預料,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畢竟投入幾百億華元,就生產100套測試產品,科研成本一平攤下去,一套肯定要幾個億。
“阿華,你們和3058研究所要多溝通,他們那邊的液壓艙,已經開始進入人體實驗階段。”
方華點了點頭:“我明白。”
而此時,小白鼠身上的植入手術,已經初步完成了。
內骨骼和內皮層結合在一起,這種情況下,讓小白鼠的身體綜合強度,提升了好幾個等級。
如果用棍子大力敲打小白鼠,它體內的皮層和外骨骼,就會瞬間形成非牛頓結構,導致攻擊的力度被削弱。
這種防御機制,并不是沒有限制的,至少利器刺擊、超壓攻擊,還有超高溫超低溫,都可以傷害到改造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