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一如所料承認:“普通僧眾只知六字真言咒是佛法,人人皆可修持,卻不知真言咒還有聲煉氣勁的法門,是少林密傳。”
“這就對了,普通人不知道,武當又如何得知,如果他們知道,則他們已經當上了主持,所以他們不是沖著真言法咒而來。”
洪熙官倏地轉眼看向五校:“師姑何時何地受何人提點知曉虎豹雷音之功用?”
這聲“師姑”讓至善禪師臉都抽動了,你們都這樣了,還師姑師侄地稱呼,這不是往少林寺的臉面上扇嗎!
可一想到五枚的身份,至善又忍了,只在心里嗟嘆了一聲:“算了,反正倆人也快離開南少林,以后也不用頭疼了,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就是看不見!”
五枚剛想說是五枚教給嚴詠春的,猛地想起此事是未來之事,眼前尚米發生。
她剛說了個“五”,又急忙改口:“吾從《永樂大典》看來的。”
洪熙官聽懂了,卻心下一沉,他一拍大腿:“麻煩了,他們是沖《永樂大典》來的。”
五枚斷然否定:“不可能,他們又沒有前后眼,如何能未卜先知提前進到寺里堵我。”
“他們不是堵你,而是順藤摸瓜,知道你進入了少林才尾隨而來,既是個壞消息,也是個好消息,壞處是《永樂大典》之秘泄露了,好處是找人的范圍縮窄了。”
分析完洪熙官以懇求的神色看向至善:“師父,師姑入寺后有幾位與師父同輩的僧尼進入南少林?”
至善稍一回憶便答了上來:“只有五人,皆是外寺掛單僧人,非本寺僧眾。”
這就對上了,看來奸細是跑不掉了,原先想不到動機和時機,總是照著南少林五老的線索找,當然找不準。
南少林的劫后遺老,并不等于是南少林的遺老,以清廷的本事,弄個假的掛單僧身份,反而是最合理的辦法。
同時也揭示了一點,為什么五老能在火劫中活下來,答案清晰明了,有人故意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一直在清廷的耳目之中,對手所圖甚大。
然后五枚又疑惑不解了:“他們為何要打《永樂大典》的主意呢?”
洪熙官有把握,卻很凝重:“因為《道藏》!”
至善和五枚同時說出了《道藏》,前者是驚呼,后者是不解。
洪熙官重重點頭:“《永樂大典》無所不包,《道藏》必居其中,要知道《道藏》可是能讓人創出絕世奇功的,里面或有驚世之言,以清廷大興文字獄弱化漢民的行舉,《道藏》是必焚之而后快的威脅。”
本來是想提醒五枚,因為九陰真經的事只有洪熙官和五枚知曉,不成想卻引來了至善的意外感慨。
“我佛慈悲,想不到寺中前輩大德的一時異念,卻給少林引來無邊劫難,真是因果輪回,劫數難逃。”
洪熙官的第一反應是有故事,第二反應是怪不得至善一開始就有往事難于啟齒的語氣,他最后的反應是這樣的隱秘最好別聽,聽了就得背負因果。
可他還沒來得及推卻,至善就說了出來。
“佛門與道門爭香火,少林與武當搶正道名份,耆宿們互相算計傾軋,埋下禍根,現在到了品嘗苦果的時侯了,前緣早定,如之奈何!”
這鍋又厚又黑又重,小身板可背不起,至善是想拉著五枚和洪熙官下水,真是一報還一報!
遲了,五枚已經接下了:“跟《永樂大典》有什么關親?是明室引起的紛爭嗎?”
真是個敗家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