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溪廟已經用上了電,內燃機也快了,絕緣膠和活塞密封圈就橡膠材料制成,它比冶金可難多了。
洪熙官是再也不愿在古代攀科技樹了,沒有著力點,哪哪都缺,食腦永遠比以力服人困難多門檻高。
還是乖乖練功夫吧,中國的玄學發達不是沒原因的,它能跳過眾多環節直指應用,內求即可。
再說又是一本種田文,話題收回來,即便是有了家伙什,下水打撈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
換氣管沒有壓力裝置,只是一個裝了手搖排風換氣的扇葉,那點空氣量,只有功夫好手才頂得住。
需要水下的人運勁將面罩里的空氣鼓出,又將上頭的新鮮空氣吸入,單單是換氣扇的那點壓力值,到不了十幾米甚至幾十米深的水下。
另外江口這地方是兩江交匯處,水流湍急,水下有暗涌激流,不會點千斤墜壓根就站不住,別說挖寶,能不被江流沖走都算是幸運了。
再加上通氣管的強度不夠,萬一到時被水流沖斷了,不能及時浮上來也是送。
所以挖寶隊的人手都是可靠的經過長時間訓練清一色的武功高手。
苗顯是他們的頭,被朱紅枚賜了個摸金衛的名號,苗顯當上了摸金校尉。
紅豆和朱小倩因為關系得以占了兩個名額,算是坐實了紅粉大盜的名號。
船至彭山江口,一行四船就分散了,兩船在對著江心半島的眉江河汊處放下大鐵錨。
剩下的兩船則一上一下離著兩里負責警戒。
至于燈光會不會引來注目,一來洪熙官做了遮光罩,二來此處離了鎮集甚遠,壓根就不怕動靜大。
這會兒的川中,經歷戰亂人煙凋敝,到處是荒川敗野,活人不多,不然也不會出現后來的湖廣填四川了。
據史料記載,康熙七年,四川的在籍人口連十萬都不到,實際還得減去逃籍的,更少。
造成這個局面,丟下近億兩銀錢的張獻忠“功勞”不小,其后清軍入川又花了十幾年不知殺了多少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是最好的寫照。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康熙朝平穩下來后從湖廣云貴江浙山陜移民百萬,靠著本地的人口已經發展不起來,都逃光殺絕了。
在這種的境況下,別說驚動旁人,就是專門去找個大活人都不容易。
警戒的船也是怕偶然的過往船只,實際意義并不大。
但也不能沒有,近億兩沉銀,得挖很久呢。
有了趁手的設備,再加上準確的位置,其實動作也不慢。
摸金衛的成員熟練地分工合作,放下通氣管和光管,穿好水靠和換氣面罩,開始撲通撲通地跳入水中。
留在船上的伙伴開始點燃氣燈,搖動排風扇,還要有人看那跟牽拉繩。
水下不能通話,不斷上下又耗費時間精力,只能用約定好的繩語來傳遞消息,為此洪熙官不得不將摩絲電碼又“發明”了出來。
解釋起來還挺費勁:達摩面壁練閉口禪,不方便說話,便懸絲達語,比電眼目光還傳神,是為摩絲電碼。
當時一旁聽洪熙官解釋的朱紅枚差一點沒笑岔氣,雞賊!
運氣很好,摸金衛下水不久就找到了沉銀,很快,整箱整篋的銀錠就被撈了上來。
張獻忠沉銀距今也不過二十年上下,還未被淤泥埋沒,況且沉銀數量過多,前頭還不用挖,撿就行了。
只花了三個時辰不到,四艘船就載不下了,數百萬兩的銀錠把船倉塞了個滿滿當當,還有不少是金器。
只能回航,看來想挖完江口沉銀還是個需要出大力氣的活,盡數啟出,富可敵國。
洪熙官把玩著一個大金印,寫面刻著“蜀世子寶”,怕有二十斤重。
這是第一批出水的,黃金重,水流推不走,就定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