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的時節比較好,春末夏初,蒙古大草原的雨季還沒來,但天氣已經開始暖和,又沒有風沙。
也難怪桑結催得急,不趁著這一個月的時間趕路,到了雨季那可就成了落湯雞。
無遮無攔躲也沒地方躲,閃電雷鳴隨時都有可能度劫飛升。
碰上暴雨就更麻煩,原來美麗怡人的草原因為雨水無法消去能馬上變成洪淖汪洋。
所以游牧民族的聚居地,都是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平時可以趕著牛羊追逐水草,可到了雨季和過冬他們一定要回到老巣,那樣才夠安全。
這些苦難洪熙官都不用經歷,他看到的是草原最美好的一面,這也是桑結的用心選擇。
他想著盡量讓洪熙官對草原有好的印象,這樣洪熙官就容易入套了,沒想到桑結自己先入了套。
從桑結的嘴里洪熙官還問出了許多東西。
首先是一個讓人放心的答案,草原和高原都沒有血食法以及神打那樣的法門。
但沒有秘法卻勝似秘法。
都不用到達藏地,一上了高原,洪熙官就明白吐蕃、西夏、契丹、蒙古和女真為什么武力值爆表了。
海撥越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少,高原上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低海拔平原少了近半。
高原是缺氧,但比重很大的二氧化碳是沉底的,它們在高原地區的濃度低得要命。
這就真要了高原下中原漢民的命,同樣呼吸的效率,別個的功用是漢民的雙倍,怎么勤奮練武都打不過喲。
生活在這里的民族,先天就有比漢民更強健的體魄,當然在技術未能對野蠻形成壓倒性優勢前占盡先機。
不是苦寒地帶的人們有更強的意志力,而是他們每呼口氣都相當于無上仙靈。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當整個世界的環境都不再適合修煉時野蠻的游牧民族就喪失了戰爭優勢。
如果僅僅是意志力的話,這沒道理,所以答案很顯然,老天眷顧。
不能拼爹的低海撥地區的農耕文明,只有依靠技術上的代差優勢才能填滿這個先天的坑。
同時也是游牧民族沖下高原后很快就喪失銳氣的原因,到了溫暖舒適的地方,先天加持沒了,技術又跟不上,拿腦門拼嗎?
這個發現不意外,也有桑結的功勞,他也解釋不清楚為什么,但他也知道歷來胡人未有百年運之說。
始終是一個強盛后打下高原,然后墮落,接著被同化消失于歷史之中的循環。
清朝是一個例外,大家都喪失了冷兵器時代的武力,但清朝跨越了冷兵器和熱戰時代,漢民們又恰好被閉關鎖國愚民耽誤,失去了技術發展這一最強手,因此直到清國被打開國門才結束統治。
后世有著名的黑河騰沖線,一堆網友也在論壇、社區里苦思如何避免游牧民族帶來的災難。
現在洪熙官明白,還是得走技術路線,始終保持跟草原、高原民族的技術等級壓制,下游強大了,他們就打不下去。
哪怕是武功也一樣,功夫的實質就是一種技術,利用身體的技術,它跟醫學、生物學、力學這些是緊密相關的。
只不過這樣的技術沒能突破被大自然環境左右的藩籬。
聽了魏溯難轉述的見聞,嚴晶心突發奇想:“那些五德始終的說法,還有就是佛門道門經常說天時演變擇明主而扶之,是不是就是他們發現了環境的變化,通過分析自然條件來選擇哪一支力量更具有潛力,不然真以為掐指一算就知道嗎?”
這個角度很新穎,魏溯難能部分接受,也提出了異議:“單就冷兵器時代而論,從蚩尤;始以南統北均以失敗告終,直到明朝朱元璋才成功了一次,他們難道不知道?”
嚴晶心想了想才給出答案:“也許是文化認同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像是諸葛亮一樣。”
等了一會嚴晶心長嘆:“其實還是技術上無法突破啊,沒有辦法讓武力不受環境制約,就像我也沒有辦法在現實里重現武功之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