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官心里笑跌了,個個以為自己是李世民乜,好,下天元,那我便殺你大龍。
他很猥瑣地在三三上落子,與自己的座子形成了星三布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割一塊出來再說。
這種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下法讓袁承志理解不能,洪熙官怎么看都是一個光明磊落之輩,怎么下起棋來蠅營茍且若此?
不過袁承志想到洪熙官提前說明他下棋奇詭,又覺得洪熙官并沒小人作風,有言在先,有搏殺時用盡手段亦不失正氣。
袁承志覺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不管洪熙官的行棋方略,只照著自己的習慣來,圍棋就是圍氣存活,不管對方如何兵行險招,只管以正和,厚實的棋勢之下,什么奇謀都沒用。
可洪熙官完成了定式布局后,卻不沒有放任袁承志的落子厚勢,在四角四邊攪起了紛爭。
這確實讓人很難受,而且邊角相連,棋形的接續還壓縮了中盤的氣勢,袁承志是越下越難受。
這時洪熙官開口了,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無爭是懦夫,棋圍本就是一個兵勢演化而來的游戲,怎么能不爭。
而且棋手的言語還是打擊對手的利器,能使對手心態失衡,出現錯漏誤算,這可以合規的盤外招。
“前輩請看,當前的棋勢與中原的爭奪是一樣的,晚輩放棄中間開花,而是在邊角積累厚勢,待連角連成一體,便可以悶殺前輩的大龍。”
袁承志郁悶了,沒道理啊,前人總結出來的下法一直以來無往不利,為什么在面對洪熙官時就那么被動呢?
而且洪熙官也并沒有違規,卻處處讓袁承志受到制約,氣不順連喝茶的頻率都加快了,因為口渴。
那就讓打擊來得更猛烈些,洪熙官一邊幫著袁承志添茶,一邊加重心理壓力:“前輩可知被動從何而來?”
袁承志當然入套了,老棋嗜怎么可能放過這樣的棋理:“哦,還請熙官明言,吾也覺行棋處處不順。”
洪熙官先在邊四打入,侵到了袁承志的棋勢里,然后才閑敲棋罐:“因為棋盤決定了棋勢。”
袁承志的注意力被分了出去,他左右打量棋盤,方寸縱橫間仿佛有什么至理,但他卻沒有悟出來。
洪熙官繼續揭帷幕:“前輩請看,棋即勢,邊角只需一面或兩面對敵,中腹卻是四面楚歌,世事無常,棋局衡矩,棋盤定了下來,就決定了邊角用兵要比中腹輕松,以一半甚至兩三分的氣力邊角就能與中盤抗衡了,這像不像明朝與滿清對局有態勢。”
袁承志很明顯地呼及急促了,好幾息之后才長嘆:“先時明在中腹,滿清在邊角,他們只需很小的力量就可以讓大明顧此失彼,而現在滿清到了中腹,卻輪到熙官在邊角給他們制造麻煩了。”
袁承志隨便扳斷防了一手,洪熙官跟著就夾了上去。
“防守永遠要比進攻難,如果不能在規矩上改進,則防守的一方永遠吃虧,因為邊角之線會幫對手約束中原,使之有力無法伸張。”
袁承志馬上長出一子,可洪熙官倒了個虎眼,將一小快空間緊住了。
“圍棋下的就是空間,必須四處騰挪,在對手力量薄弱的地方攪起事端,想固守中央就不能把力氣放到九邊,必須強實軀干穩扎穩打,如果跟著對手動,那就分散了力量,只能忙頭顧不上腳。”
袁承志想脫先,卻又舍不得那塊棋勢,應戰,對手已經攪起了戰火,進退兩難。
數子的交換之后,洪熙官已經成功由邊線打上中腹,嚴重擠壓了袁承志的大龍。
這還不算,洪熙官是只求做活,卻并沒有進一步強攻。
他竟然比袁承志脫先了,又在另一邊角上打下了無理手,這就是吹起了屠龍號角。
就這么洪熙官不斷挑事,袁承志到處應付,幾十手后,中盤已結,再看滿盤之局,洪熙官竟然遠遠地領先于袁承志的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