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袁承志中部的大龍已經被洪熙官兩面夾逼,岌岌可危。
是投子還是繼續支撐,袁承志麻了。
洪熙官的暗箭又來:“前輩,當前晚輩的謀算就像這一局棋,在外積累厚勢,積糧積口眾,利用不對等的優勢給滿清制造麻煩,滿清坐了龍庭,看似比晚輩更具優勢,但他們背負的包袱也遠大于晚輩,晚輩每得一子,滿清就需多出兩倍甚至更多的力氣,長此以往大龍堪憂。”
袁承志也放下了君子棋的作風,開始向著洪熙官的邊角施壓,想救大龍就必須圍魏救趙。
可洪熙官卻絲毫不讓,馬上與袁承志短兵相接寸土不讓,不但打劫連連,甚至就算是用交換手來脫先也不惜。
洪熙官說的殺力體現出來了,袁承志就從來沒有下過這樣的棋,以前他下棋就是講謀略講布局,如此睚眥必較的下法還是超出了他的理解。
于是緩手就不免出現了,袁承志想著已經明朗了沒必要胡攪蠻纏,卻冷不忙洪熙官寧愿送子給他吃,也要讓每一眼的爭奪增加手數。
這是什么道理?
在圍棋中爭殺的一方,先手是主動。
整個棋盤就相當于一個綜合的運動戰,誰先脫先,誰就能帶著對手繞圈子。
一個小小的打入,圍殺起來可需要耗費好多倍的力量,不理對方就成活了,應手又因為手數趨劣而拱手讓出主動。
于是又幾十手后,袁承志的大龍真就奄奄一息,眼看著就要被絞殺了。
袁承志想投子認負:“氣數已盡,如之奈何!”
洪熙官卻攔了下來:“前輩不忙,非是晚輩得勢不饒人,而是官子更見力量。”
官子是收尾,在這個時代非勢均力敵的棋局官子一般是沒有必要下的。
盤算起來,袁承志已經落后了近十子,怎么看都是必輸的局。
他剛想搖頭,洪熙官就跟他換了棋罐:“這樣,晚輩與前輩換手,晚輩執白收子,前輩執黑應手,如何?”
這里面洪熙官偷了機,他雖然跟袁承志對調黑白,但他卻多要了一個先手。
他算過了,官子階段如果收得好,即便被絞殺了大龍,也不是沒有機會。
有了先手洪熙官就能在被提子的大空里重新做活,而且袁承志收官子的手法一定會有大量的漏洞,這樣的君子棋風比武還行,分生死是不夠看的。
袁承志點頭同意了,他也想看看洪熙官能玩出什么花來,于是他欣然跟洪熙官對調。
可洪熙官并沒有去救大龍,而是逆收官子,每一步都搶袁承志最不順心的交換。
同時洪熙官又有先手,那么他總能在被絞殺提子的大空里搶占先機。
這些逆收官子其實是洪熙官有意留下的,他從一開始就想跟袁承志這么玩,主要是這位袁前輩下棋太君子范了,處處光明正大,也就處處是漏洞。
以有心算無心,洪熙官早就埋好了雷,一經對調他就可以利用自己給自己留下的后門,讓袁承志郁悶得直想吐血。
又幾十手之后,洪熙官不但在大空成活了兩塊,還通過逆收官子得了三倍有余的官子氣勢。
白棋將將比黑棋多了一目,以當前的座子還棋頭數,白棋還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