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韋小寶才拍大腿:“哦,舉頭三尺有神明,欺天欺地莫欺心,看,遭天譴了吧。”
茅十八冷哼了一聲,背過臉去,整兩活寶。
洪熙官遠遠地吊在后面,笑到肚子打疊,這個畫風的茅十八跟韋小寶才真搭調。
不過茅十八能收斂住脾氣,說明此人值得托付,洪熙官送兩人出了城就不再跟了,還要回去掃掃手尾。
跑了兩個鹽梟,肯定回老巢,洪熙官能做的不多,幫韋小寶和茅十八斷個后還是行的。
不用自己去,讓天地會揚州分舵出面就行,多些人手好把手尾弄干凈些。
可派出去掃尾的會眾回來時卻向洪熙官報告了一個十分意外的消息,鹽梟們在集中議事,針對的竟然是天地會。
禍不單行,到了次日,京城的堂口那邊也有消息傳來,馬寧兒示警,康熙馬上就要對南少林動手了。
洪熙官已經弄出了無線電報,但能裝備的堂口并不多,只有大的堂口才負責中轉消息,因為這玩意就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沒點學識壓根就玩不轉。
雖然慢了些,可有總好過無,至少比跑馬傳信快多了。
這不,剛剛沒多久的事,幾天時間消息就能傳到洪熙官耳朵里,幾千里啊。
事情還是因洪熙官而起,他釋放了海寧陳家的人,導致康熙警覺。
原先陳閣老是如何推動火燒南少林的細節洪熙官并不清楚,但這一次是因為天地會海寧陳家投向了康熙,天地會和洪熙官擺上了明面。
雖然洪熙官隱身了數年,但他早就上了清廷的密檔,康熙一查嚇出了一身冷汗,麻煩了。
洪熙官是南少林的俗家弟子,南少林在福建,那是耿精忠的地盤。
三藩正不斷地搞小動作,不可能瞞過清廷,有這么一股強大的勢力在三藩的眼前底下,萬一天地會跟三藩合流,那還得了?
天地會在海外夠不著,三藩也不能馬上動,南少林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于是康熙讓新科進士陳世倌負責籌劃,以南少林作為投名狀。
南少林因為倭寇之亂跟這些豪族有血仇,康熙用它作為餌料,想釣出隱藏在水底貪吃的黑魚。
鑒于從海寧陳家得到的消息,康熙覺得天地會太強大,也不想讓鰲拜閑著,于是康熙通過五臺山擠兌密宗出手。
這些年密宗與清廷漸行漸遠,卻跟鰲拜越走越近,削弱對手的盟友就是壓制對手,康熙打了一手好算盤。
鰲拜也不笨,這是渾水啊,里面沒有大魚反而可能咬手,思來想去鰲拜把“廢品”馬寧兒推了出來,同時也將鍋推到了寧瑪派那邊。
寧瑪派跟密宗算是死敵,投到了康熙那邊的喀爾喀部背后就是寧瑪派。
鰲拜的意思很明白,他出一個主力,寧瑪派也得打下手吧,馬寧兒就被送到了寧瑪派手里。
康熙一看不行,貌合神離啊,雖然馬寧兒看起來挺強,但萬一寧瑪派的喇嘛制不住馬寧兒怎么辦?
小皇帝還有殺手锏,跟神龍教斗得你死我活的武當投到了康熙門下。
于是幾個勢力擰在一起,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烏合之眾,向南少林殺來。
洪熙官不得不重視,雖然有馬寧兒這個內應,可寧瑪派他也沒底,再加上武當和那些沿海豪族,單論戰斗力他們并不弱。
真是個連鎖反應,千防萬防,抽了只榫塌了座房,此事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自己,洪熙官只得朝南少林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