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掌不是單純的降龍十八掌,而是結合了大手印和金剛不壞體的飛龍在天。
單單是重力加速度就不得了,再加上大手印的疾速內力振動,簡直就是一個從高空砸下的大沖錘。
砰的一聲,不但將躍起接掌的馮道德和白眉拍了出去,讓他們吐著血箭在石階上翻滾,還一路將十幾個清軍都砸倒了。
清軍一下子被劈開成兩邊,好像涌上來的洪水遇上了中流砥石,被分流壓勢。
可是洪水太大了,能水漫金山就不是一般的濁流,而是滔天大浪,清軍很快又聚攏起來,再一次發起沖擊,這一次潮頭是幾個喇嘛。
寧瑪派的喇嘛一直出工不出力,要是戰敗了他們回去也沒有辦法交待,于是他們在這個危急時刻出了絕招。
六個喇嘛以掌疊肩,像開火車一樣排成一列,朝著洪熙官推掌壓來。
喇嘛們的動作看似不快,卻在掌沿激起厲風,將空氣絞出一圈又一圈的漪漣,像狂潮一般卷襲。
潮頭與洪熙官雙掌交擊,發出了重重的一聲咚響。
是洪熙官受力向后猛退一步踏在青石板上激起的聲響,接著又咚咚咚三聲,洪熙官被喇嘛的合擊連著逼退三步。
每一步都在石板上踩出了一個清晰的腳印,也把三寸厚的青板踩得龜裂,這是何等恐怖的內勁。
單獨拿出一個喇嘛來也不算啥,但他們合擊之后疊加出來的內力可以串聯,總數就遠遠大于一人,變成了好幾倍。
雖然因為傳導的損耗做不到六倍的內力值,可疊加出三倍卻還有余,洪熙官在這樣的內力沖擊下,也吃不住勁。
之所以用內力這個詞,是因為喇嘛們的勁力是骨力的重合,并非氣勁,不走經脈,也不外放,而是通過骨骼傳導。
洪熙官連將這股內力導至地下都不行,它有一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帶著強勁的吸力,不斷的往復運動,真就如潮水般不停歇,一下又一下地拍擊著洪熙官這塊頑石。
這樣的沖擊猶如一根木樁一樣不停夯擊著洪熙官的骨頭,發出咯咯的震響。
終于知道原著里九難被寧瑪派喇嘛合擊時受了重傷是怎么一回事了,真不是個滋味,遠超一人承受的極限。
要不是洪熙官金剛不壞體大成,將骨骼鍛煉得堅如鋼鐵,這會他早就吐血受傷一蹶不振。
也很吃力,洪熙官被喇嘛們頂著向后不斷退步,清軍也跟著步步向前,終于踏上了南少林大殿前的平臺。
防守的一方只能不斷地后退,洪熙官都頂不住,其他人就更沒有辦法。
另一邊歸辛樹夫婦也面臨一樣的險惡,又一組六個喇嘛準備向他們施以同樣的招數,如果真被粘實了,歸辛樹可頂不住這樣的沖擊。
洪熙官大吼一聲:“小心,不要跟他們接觸,也不要被他們粘住。”
可清廷一方還有一個底牌沒出手呢,那架被八人抬著的鐵甲戰車哐當一聲座在了石坪上。
此時又一陣蜜蜂嗡嗡振翅一樣的聲音響起,歸辛樹夫婦和身后的武僧們忽然向兩邊閃開。
九難出手了,她沖起了身形,像一根鋼槍一樣平直著身軀刺了過來,整個人與鐵劍成了一線,飛舞在空中,鐵劍還被她震得顫響。
這一枚“蜂針”還真蟄到了那幾個喇嘛,顫震著的鐵劍抖起了劍花,雖然未能刺破喇嘛們的肉掌,卻避免了內力的傳導,將喇嘛的掌心全都劃破了。
一聲又一聲的痛呼接連著響起,喇嘛們一個接一個地被劍勁拋飛,向后砸去,落在石階上。
余勁未消,絆倒了后面的清軍,前面撞倒后面,滾雪球一樣激起了“回浪”,咚隆咚隆地向下滾。
清軍的浪頭又一次被劈開了。
可向兩邊分開的浪濤還是激起了“浪花”,只見數點白光劃過,向著九難疾飛,然后鐵劍與白光碰撞在了一起,發出叮當的響聲。
還不是一聲兩聲,而是密如鑼鼓點,當當當當地響個不停。
然后半尺長的鐵釬掉在石坪上,散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