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知青上山下鄉運動進行到最關鍵的時期,這最難過最難熬也是最為看不見前途希望的中間時期。
政策審查幾乎是越來越嚴格了,許多知青想要通過找關系或者是病退調動等各種理由回城,結果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能成功。
像是陸立欽那樣,家里明明是有本事可以把他調回去,結果他自己推拒了反而是要繼續留在這里為了農村的建設事業作出貢獻。
這樣的人,是值得夸贊的,但是并不會每個人都像他一樣。
有些知青在農村已經待了七八年甚至更久,他們早就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勞作、看不到回家的希望中死心認命。
有些是知青和知青結合著過日子,不過和當地人結婚了的卻還是少的,因為那樣以后根本就轉不了戶口回城。
是會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的。
就唐心所知道的,因為她在后世看過書也看過一些網絡上的報道。
有些人和當地人結婚了,后來有了條件能夠回城,卻是想辦法辦了離婚孤身一人回去的。
唐心不知道他們私下是如何對家人承諾的,但是她所看到的文字記載中,以后基本上每個大隊都會有知青成功回城,卻沒有一個孤身回城的人會再回去探望鄉下的妻兒。
特別是再過幾年,國家恢復高考,知青大規模回城。
基本上就沒有知青愿意為了家庭留在農村了,不過是有些人講良心帶著妻兒有些人沒有良心罷了。
那些回去了的知青,重新當上了城里人,可能念了大學也有可能找到了正式的好工作。
他們完全可以重新找一個門當戶對,或者說對自己事業上有幫助的對象。
人生已經翻開了新篇章,誰還會記得過去的污點?
不錯,對于那些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來講,在鄉下嫁/娶的不就是人生的污點?
那個時候唐心就對那樣的知青嗤之以鼻,現在她自己變成了知青,而且也已經嫁給了當地人。
那么她自己,當然不會變成那種沒良心的人了。
她肯定會回城的,卻不是一個人,一定會和丈夫還有以后的孩子一起!
當然了,如果有可能,她還想把黎盛的弟弟妹妹都帶回城去。
他們都是一群可愛的“孩子”,都愿意為了人生的輝煌奮斗,為什么不可以有一個好的將來?
而因為這段時間黎盛幫大隊長辦事,有時候會回來尋求幫助——
他自己讀書也不多,有許多文字方面的工作,回來找媳婦兒幫忙的。
所以唐心就對外面的情況,還有對自己的丈夫了解更多了。
她終于知道像是黎盛這樣的一個土生土長而且家里成分并不好的鄉下人,為什么會開車了。
而且黎盛還隱約懂得一點醫理,基本的草藥是認識的還會配藥,所以第一天晚上可以很好地解決剛剛穿越過來的唐心的問題。
這要換了一個人,后果還真不堪設想啊。
這個時代有很多本應該受人尊敬的高知識分子,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下放到偏僻的農村。
而且他們跟下鄉的知青又不一樣,那些人是被批斗下鄉是為了接受教育是要被改造的。
可想而知了,下鄉之后過的是多么艱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