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機變,只是小零件就有六千多個,這是唐門數百年來一代接一代人不斷地鉆研提升出來的。
這就是唐門的鎮宗之寶,智慧凝聚的結晶。
比起別的門派的什么神兵利器來,逼格一下就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說,長一尺,厚五寸的一疊圖紙,也是沒問題的吧。
只是單純的重量就有三四十斤。
打開看一看的話,全部都是蠅頭小楷,一旦丟了的話,誰才能復制的出來?
難道說,還要再靠幾百年的時間,一點一點的重新復原出來嗎?
做夢都不能這么做的。
也許有人說,這么重要的東西,為什么不復制幾份,這樣做真的好嗎?
拜托,既然知道重要了,多復制幾份,不也就意味著外泄的可能性更多了嗎!
再說了,誰能想到,有人能一路破解機關道,達到了只有掌門大長老才能到的頂樓,從里面將圖紙帶走。
那圖紙的防護措施就這么說吧,唐山大地震在那藏經閣下爆發,藏經閣其他的地方都碎了,那一層也會完整的保留下來,不會有一絲的損壞。
并且還會因為機關的暴力破解而講內部自我封鎖。
誰都打不開,除了一點一點的鑿穿十多米厚的花崗巖,將里面的東西取出來。
公輸穆背著大大的包裹,健步如飛。
沒有走什么小路。
因為那些地方雖然說偏僻,但是如果留下痕跡的話,就只有他一個人的痕跡,找到他很簡單。
他只不過在山腳換了一身衣服,稍微給自己化了一個妝,變了一下相貌,就騎著一匹小毛驢,像是趕著回家過年的游子一樣,“噠噠”的上路了。
自從當年盛唐滅亡,作為盛唐工部一家的公輸家也在那一場災難之下差一點斷了根。
這么多年苦苦掙扎,終于在故紙堆里找到了自家傳承有可能存在的地方——唐門。
當年的故事已經難以發掘出來,但是公輸家的紙堆里記載著唐門鎮守南疆的故事。
當年盛唐覆滅,公輸家沒了,唐門還留著,里面還有公輸家的傳承,這種事一看就知道有問題。
問題還不小,說不定唐門當時在里面搞了什么鬼。
也許,公輸家的沒落就有唐門插手。
想的再深一點,說不定盛唐就是唐門搞下去的。
于是作為公輸一家最杰出的弟子,也就是這一代公輸家的掌管者,隱姓埋名,投了唐門。
果不其然,在唐門之中他看到了很多屬于公輸一家的痕跡。
尤其是那千機變,那妥妥的就是公輸一家的東西,里面蘊含的知識都是家族中記載過的。
雖然說有些是變種知識,但是那就是公輸家的。
不知道為什么沒有記載千機變這種寶貝,說不定當年公輸家強的可怕,千機變這種東西算不得什么,沒記載也說不定。
對吧。
于是他在領到了一件千機變以后就找了個機會,偷偷摸摸的打算將這東西拆開,看看到底構造是什么。
然后差一點玩壞。
于是他就明白,這里面有著很高深的防盜技巧,想要弄明白這些個東西,就必須要拿到原初圖紙才行。
這東西價值太大了,傳承留下來的也就是些理念,但是如果他把這個東西帶回去,那么直接有了實物,公輸一家振興的速度將會大大加快。
一定要帶回去。
他一開始打算想辦法立功勞,出人頭地,奪人眼球,反正不管怎么說,就是引起注意。
然后慢慢的向上爬,等什么時候到了掌門啊,大長老之類的位置上的時候,就將圖紙偷出來,復制一份帶走。
雖然說藏經閣有機關道,只要破解了相應層數的機關,就能哪怕地位不夠都可以進入那一層。
不過他要破解到頂樓的話,太引人注目了,這樣對他盜取圖紙的計劃不利。
但是,他沒事的時候自己也推演了一番,畢竟是出自他們公輸家的東西,相比別人來說,對公輸穆的難度不大。
也就是用了十一二年的時間,他成功的將全部的機關盡數在心中破解了一遍。
當破解完的時候,他還懊悔的拍了一下頭,自己這只是備選方案,怎么就把大部分的精力放進去了。
一時上了頭,竟然把最關鍵的修煉這個事給放下了。
十一年,從十三歲的少年變成了二十四歲的青年,竟然還沒能盈滿。
雖然說江湖上大多數的盈滿都是在三十歲以后,這也就是所謂的一流高手,一般的小門派的掌門人也就是這個修為。
但是,別忘了,他可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不但是對于公輸一家的傳承是天才,他甚至還身具太合靈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