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就三年過去了。
堂邑候府張燈結彩,今天是館陶長公主跟堂邑候的次子,陳蟜成親的日子。
雖然三年前陳阿嬌和劉彘定親時,館陶長公主和宮中王夫人已經達成了政治同盟。
而這幾年館陶長公主也時常在竇太后和漢景帝面前夸劉彘,劉彘也十分受寵,但漢景帝還是沒有立劉彘為太子的打算。
不知道王夫人是不是覺得館陶長公主沒有盡全力,還是覺得只靠陳阿嬌嫁給膠東王,雙方關系還不太穩固。
在王夫人所出的小公主選駙馬時,王夫人又把自己的幼女許給了館陶長公主的次子。
竇靜姝跟著館陶長公主坐馬車來到堂邑侯府,館陶長公主府和堂邑侯府離得并不遠,但這卻是竇靜姝第一次來堂邑侯府。
竇靜姝雖然一直被養在館陶長公主膝下,連長樂未央兩宮都時常出入。
但因為館陶長公主和堂邑候夫妻感情并不好,館陶長公主很少來這邊,竇靜姝也就一直沒有機會來。
這邊馬車剛停下,館陶長公主和堂邑候的長子陳須就帶著人迎了上來。
館陶長公主和堂邑候一共育有兩子一女,不同于對其他孩子的疼愛,館陶長公主卻對長子頗為冷淡。
唯一的女兒陳阿嬌就不說了,館陶長公主自幼對她千嬌萬寵,一心想讓她入主未央宮,成為大漢最尊貴的女人。
而次子陳蟜館陶長公主不但為他求得了隆慮候的爵位,封邑一萬五千戶,遠遠高于一般侯爵,還為他娶了公主,以保證子孫后代的富貴。
而長子陳須雖然未來能繼承堂邑候的爵位,但不說現在還是白身,就算將來襲爵成了堂邑候,堂邑候封邑也只有一千八百戶,連他弟弟封邑的零頭都比不上。
因此,外面有不少傳言,都說陳須并不是館陶長公主親生的。
不過竇靜姝到并不相信這個傳言,不說這個時代的貴女都十分彪悍,并且地位很高。
更何況現在社會主流,庶出子嗣只有認當家主母為母親才能成為正經的庶出子嗣。
要是當家主母不認這個孩子的話,那這個孩子連庶出子嗣的待遇也沒有,只能被當做奴仆長大。
當然理論上雖然每家主母都有這樣的權利,但要是夫家勢大,娘家勢弱的話,也不一定真能這樣干。
但館陶長公主乃公主之尊,卻不存在這樣的原因,何況傳言要是真的,那這還不僅僅是承認他的侯府公子的身份,而是記在自己名下,給了嫡出的身份。
陳須要不是館陶長公主親生,館陶長她能咽下這口氣。
不過,也不怪外人會如此猜測,眼下看著陳須迎了上來,館陶長公主理都沒有理會他,直接帶著竇靜姝進去了。
陳須不知道是不是已經習慣了館陶長公主對他的態度,見狀臉色都沒有變一下,還是陪著笑臉跟在后面。
館陶長公主和王夫人的再次聯姻還是有效果的,在兩人的努力下,漢景帝果然起了廢太子的念頭。
“董叔,王夫人既然早有爭奪太子之位之心,那膠東王金屋藏嬌的許諾想必也不是出自真心,母親為什么還是要把堂邑翁主許配給膠東王,并扶持膠東王爭太子之位。”
竇靜姝自從三年前搬到長公主院子里,就一直沒有再搬回去。跟董偃的接觸也就多了起來,而董偃對竇靜姝也一直十分疼愛,因而竇靜姝在對館陶長公主的做法感到好奇,想知道原因時。
因為這些話沒有什么犯忌諱的地方,竇靜姝也不怕董偃去告訴館陶長公主,便直接詢問董偃。
“翁主,先帝的公主并不只有一位,而除了長公主以外,你還知道其他公主嗎,你說長公主為什么能有如今的地位。
而大漢的翁主就更多了,但為什么外人提起翁主這個詞,想到的還是館陶長公主府里面的兩位翁主。
這一切皆因為天子的寵愛,因為天子厚待館陶長公主,不但長公主地位超然,連兩位翁主地位也水漲船高。
現在的天子跟長公主是親姐弟,所以長公主有如今的地位。而要一直保持超然的地位,就必須跟下任天子搞好關系。
膠東王不一定出于真心,但卻有這個心,在膠東王成為天子后,只要堂邑翁主能坐穩后位,生下孩子,陳家子孫后代的富貴都有了。”董偃道。
竇靜姝是知道金屋藏嬌這個故事最后是以長門恨收場的,便說道:“董叔,那要是堂邑翁主沒本事坐穩后位,那母親不是成了為人做嫁。”
董偃停頓了一會,說道:“富貴險中求,做任何事都是有風險的。翁主知道我為什么要告訴你這些嗎,翁主也不小了,該為未來打算了。
偃覺得翁主一直都是游離在世界之外,在被動的接受著一切,沒有主動融入。
現在你生活在館陶長公主的羽翼下,這樣還可以。但翁主未來終究要自己面對一切,翁主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早做打算,不能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