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方法是……
先把準備拿去釀酒的糧食蒸熟,然后放糖化曲,讓糧食糖化。之后再放入酒曲,半密封發酵。
這就是釀酒行話里說的“小曲糖化、大曲發酵”。
這個過程一般是10到15天,時間不夠出不了多少酒。
之后才可以蒸餾。
高手釀酒出酒率45%到47%,也就是一斤大米能出4兩多的65度的酒。如果低過這個數字,那技術就不到家。
蒸酒的蒸籠,木材也很講究。如果用香樟樹,酒精會被化解掉很大一部分。如果用杉木,則會有異味。
這邊多用的是牛尾樹、泡桐木。
傅磊想要參觀,唐行之拉住了他。
開玩笑,自家賺錢手段,能讓你學了去?
唐爺爺本來沒太在意,被唐行之這舉動一提醒,就改成關門熬酒,連唐行之也看不了了。
也就過去了三天,唐爺爺就交了一壇酒給唐行之,40度左右,足足20斤。
“這就釀好了?”唐行之驚訝。
“這是之前釀的,你先試著賣一下。”
難怪。
唐行之找隊長請假,問干什么,就說是縣城里親戚病了,要去看親戚。
隊長倒是沒有為難,隨口問了幾句后,同意了。
唐行之倒也想過認真找理由,但以后進城頻率可能很高,與其每次費盡心思撒謊,倒不如直接說親戚病了。就算后來隊長疑惑,怎么他親戚老病……政策已經變了!
到了請假的那天,唐行之是自己一個人去的。
從他們老家到縣城,足足50多公里,哪怕唐行之力氣挺大的,又擅長走路,也沒辦法抱著20斤酒去縣城賣,所以他決定做班車。
如果只有二三十公里,說不定就走路了。
當然,他的體能耐力部分在這時候只是中等,高手可以挑百來斤走四五十公里,只是那樣很傷身體,特別窮困,實在沒辦法的人才會這么干。
一天有兩趟車去縣城,票是按照公社為站點買的。
當然,這時候很多人住得特別偏遠,不是那種有車子經過的村子。就像太公的村子,還有外公的村子,需要用馬車才能把東西運出來。
印象里,老舊的班車氣味很重,有些是車子本身的氣味,有些是油的氣味,更多的是各種汗臭、腳臭。
還不懂事時唐行之特別愛坐車,但稍稍長大一點,他就坐不了車,到最后又能坐了。
這會兒能坐車的都是干部,一個個斯斯文文的。唐行之在這個年代屬于特別健碩的,抱著個酒壇坐在車上,腳邊是帆布包。
路上基本沒人也沒車,雖然路不寬,也挺好走的。
風景也是特別的好。
唐行之內心中有些躍躍欲試,又有些害怕,如今做小買賣是合法的,只是之前嚴禁了十年,大多數人的思想還是停留在之前的。不過總體而言,這是一片藍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