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這18個人的家庭產糧66噸,是之前5年的總合。
肯定不止他們這么干,包括在幾年前,沿海地區就有偷偷經商的了。主要是這18人戰績太輝煌,成了表彰典型。
表彰代表了上頭注意到了,那就代表被很多地方領導注意到了,就會多出許多條路。
雖然有些抱歉,但唐行之想要這些東西。原時空那些人并沒有利用這些做什么事,因為他們是真的單純。
白天和干爹說的箱養技術,其實是“農業工業化”的一個部分,就是把種植、養殖全弄到室內來,集中管理,就可以爆產。到時候上萬只雞的雞場,有一兩個人就可以管理,從業人員收入就會很高。
但它的投入是特別的巨大,風險也巨大。
在日國一些先進的工業農場里,產蛋效率不行的雞會被淘汰,崴了腳的奶牛會被淘汰,所有動物都分開,按個關小籠子里。
……
……
又農忙了一陣,白天忙著干活,晚上要忙著熬酒,特別的累。但是豐收的喜悅給老唐家眾人打了雞血,這種額外有收入的加班,人還是干得很開心的,主動性很強。
這一次唐行之、傅磊、張三,三個人請假,兩天賣了120斤酒水進城。
韋姓大哥和幾人說,半個月一次,每次最多120斤就好,多了怕出事。
唐行之幾人也不貪,安全第一。
那400張3斤的糧票,唐行之留下100,剩下的換了6瓶茅臺和3瓶三花。
因為他經常晚上不在,夜釣去了,或是去城里有時候會自己活動,尋找商機,被認為是和家里人聯絡上了,拿到了家里的東西。
不少人背后腦補了一場大戲。
一個干部子弟和家里鬧了矛盾,跑山溝溝里做知青來了。要知道許多知青是名字到了,人沒來,來了還這么老實干活的,真沒幾個,唐行之看著像是專門來勞動的。
這會兒唐行之應該是和家里關系緩和了,開始接受家里的援助了。
唐爸描述過唐行之那天襯衫加牛仔褲,頭發往后梳,還用蛋液固定,現在隊里都覺得他身份不簡單。
還有一件小插曲。
上邊搞體育的人來他們這里招人。窮困大山里的孩子能吃苦,搞體育的確有可能賺到錢。就算賺不到,那也是一份飯碗,所以很多他們這里的孩子是愿意的。后來大名鼎鼎的李寧,就是桂地人。
被帶走的孩子唐行之不熟,這是個很小的小孩子。
又到了時空門打開的時候,夜深人靜,唐行之背著帆布包,左右手各提著一個包包,一臉開心的就要過去。
“是時候讓老爹嘗嘗真正的好酒了……”
“等等,這酒現在給他喝,我好像解釋不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