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和寅生連忙上前跪地接旨。
太監總管王德手拿圣旨,上前一步打開黃卷圣旨大聲宣讀!
“蜀王李恪奉旨征糧抗旱,歷盡艱辛萬難,為大唐關中受災百姓征得賑災糧二十五萬石,非但無過,改封吳王。
封吳王右武候將軍,任雍州牧之職,遙領雍州大都督。
掌秦州、蘭州、鳳州、岐州、隴州、靈州、涼州、甘州、肅州九洲諸軍事。
原雍州府都督陸呈啟御下不嚴,雍州府內出現朝廷五品大員一死一失蹤,降職下都督,罰俸半年。
雍州刺史李振峰御下不嚴,掌政無方,關中旱情賑災不力,罰俸一月。
將作監少監兼周至縣令寅生,涇渭引流灌溉工事居功甚偉,周至縣治理有方,關中賑災征糧功勞居高,加封寅生為雍州長使。
欽此!”
“兒臣接旨!叩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接旨!叩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恪和寅生紛紛叩謝領旨謝恩!
底下眾群臣官員聽到陛下李世民此次下的圣旨,各個面色露出震驚和不可思議的表情!
從蜀王改封吳王也就算了,畢竟只是個王號而已!
加封吳王為右武候將軍,要知道去年剛剛封四皇子李泰為左武候將軍……
但于后半句,吳王任雍州牧,遙領大都督,這可是隴右道雍州府大都督,
至于雍州牧就有些耐人尋味了,要知道陛下李世民之前也是做過雍州牧的!、
這里面所透露出的內涵就太多了!
……
皇城,蜀王府,現在應該叫吳王府了。
吳王李恪雖然得到了父皇的褒獎,做了雍州牧,雍州府大都督,掌九州,但是一點兒都高興不起來。
因為他自己十分明白和清楚,此次關中地區賑災征糧,幾乎把整個兒長安的權貴都得罪了個干凈。
特別是魯王李元昌,此次雖然御前惡人先告狀,又拉了一群文武百官來聯名上奏自己,
雖然被父皇拆穿,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還讓魏征去查是否有結黨營私之嫌,
雖說父皇念在舊情和皇親的關系不再追究,
但是的的確確是得罪了這群人!
要知道,那些個讀書人可是很記仇的!
“吳王殿下,本事一樁天大的喜事,為何如此的愁眉苦臉,合著咱們被削了封地一樣,應該高興才對呀!”
寅生看著李恪一臉愁眉苦臉的樣子,好像封了王,升了官,又有了權反而跟那個豬頭李元昌一樣了!
“寅長史,你可能不了解京城里面這些百官的門門道道!
此次雖說出了口惡氣,但是的確把這些個讀書人給得罪了!
估計日后還是會找本王的麻煩,參劾本王的!”李恪擔憂道。
“下官愚笨,不了解京城里的這些權貴的利益糾葛,
但是下官明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衣食無憂面前,任何的魑魅魍魎都是跳梁小丑罷了,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下官認為,只要在任一時,就要為百姓做出成績來,
真正有了成績,任何的子虛烏有的參劾都會向今天的魯王一樣的!”寅生正色道。
“好……說的好!哈哈哈哈……”
只聽見門外一陣爽朗的聲音傳了進來,只見衛國公李靖背著手,大步走了進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