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生此次又被升了官,官職做到了雍州長史的職位,
雖說是從五品,但也好歹五品大員,卻是邁過了那道坎兒。
但圣旨上說只是加封,并沒有免他前兩個將作監少監和周至縣令的這兩個職務,
這個雍州長史的身份僅僅是官銜品階提了一級,從原先的從六品提升至從五品,也算是較為少有的提拔方法了。
雍州長史這個官職呢更多意義上是一個幕僚之類身份,也像衛國公李靖所說,并不是真的去雍州城李振峰那里去給他當秘書長,
就像吳王李恪一樣遙領雍州府大都督,也僅僅是遙領,并不是真的要去往雍州城一樣。
寅生的這個長史身份則更多意義上是輔佐吳王李恪,為其當一個謀士。
不過寅生也樂的愿意待在周至縣,畢竟這兒也能當寅生半個家了,
雍州城雖說繁華,但是路途太過遙遠,快馬加鞭不停歇,單程都要跑整整四天時間。
……
寅生也算是衣錦還鄉,到了周至縣,升官的消息卻早已傳到縣里面,眾人紛紛登門道賀道。
賀之人不僅僅是自己身邊的一干朋友,就連周邊那些個眼高于頂的鄉紳富豪都紛紛前來拜碼頭,親臨道喜道賀!
這不,之前那個被李恪和自己“精準扶貧”過的云騎尉秦甚也哭喪個臉上前來了!
云騎尉秦甚見寅生一直盯著他看,便不好意思再在后方藏著,連忙走上前來拱手拜道:
“恭喜寅縣令榮升長史,此番征糧旗開得勝,可喜可賀啊!”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寅生見著云騎尉秦甚這么識趣,本來還想調侃他幾句的,后來想想也算了,
從他手中敲詐過來的那些字畫已經在長安城變賣了,
由于在李恪在他的五叔李元昌周城糧倉直接強行征了二十萬石糧食,
加上之前那些鄉紳征來的,共計二十五萬石左右,早已超額完成了征糧十五萬石的任務。
最值錢的那副王羲之真跡《屏風帖》就并沒有拿去變賣,留給李恪做了升遷吳王的賀禮。
剩余的那些林林總總的字畫和瓷器,變賣了近三萬貫,這也讓寅生發了一筆小財。
眼前這位云騎尉秦甚也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了,給了自己這么多“零花錢”,哪能吃水不忘挖井人啊!
“哎呀,云騎尉秦大人,客氣客氣!此次本縣賑災也多虧了各鄉紳們的鼎力支持,看來此次征糧賑災,貴府上也受益不少啊,以后還要仰仗秦大人多多支持啊!”寅生笑著回禮道。
“不敢當不敢當,多虧了寅大人領導有方……”
秦甚一聽寅生話里還是調侃他,暗地里又打了個哆嗦,這閻王再別來了!
寅生紛紛謝過這些鄉紳們的道賀,收下了這些人的賀禮,擺了幾桌酒宴感謝這些鄉紳們的支持。
不得不說,此次跟著李恪去征糧,這個決定真的做到很對。
記得曾經上任周至縣令的時候,這些個鄉紳們雖說也前來道賀,但大多數都是派個官家或者下人們送點賀禮之類的,放下就回去,僅僅來了幾個封田不怎么多的普通鄉紳來道賀。
這次征糧把魯王李元昌直接打回原形,收回封地,
周至縣也重新歸為雍州府管轄,而雍州此刻是吳王的封地范圍,
寅生此次去征糧正是吳王李恪的首席征糧官,又被任命為雍州長史,
身份也跟著水漲船高,那這幫鄉紳也倒是認清形勢,紛紛不敢托大,連忙趕來拜碼頭!
一番觥籌交錯后,喜宴結束,寅生讓趙伯清點了一下今日前來送禮的禮單和人名,雖說對不上號,至少留個印象,日后好相見。
不清點不知道,清點嚇一跳,怪不得從古到今,人們紛紛想著當官,升官發財升官發財,
這二者是真有聯系的!
今天收到各鄉紳前來道賀的禮金,林林總總十來箱子,大多數都是些瓷器字畫之類的,
讓寅生也苦笑不得,估計是這個云騎尉秦甚那里放出去的消息,
自己和吳王李恪都喜歡字畫瓷器,而且喜歡贗品的!
看著這幾箱子字畫和瓷器,寅生內心咯噔一下,
這幫家伙不會真送一堆贗品給自個兒吧,那可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再者說了,自己一個工科生,對這些個展開裱糊上的那些個龍飛鳳舞的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