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史從云已經研究過這周邊的圖經(地圖),發現這里山高坡陡峭,樹林茂密,打起來還真沒什么捷徑可以走。
在高平戰場上那種數萬大軍正面展開,打側擊包圍的場面根本不可能,一旦兩軍相遇,大概率就是狹路相逢,部隊太多也沒有,后面的人根本沒法接戰。
“主要還是看能不能拿下武威城,出了散關就是山高坡陡坑深,兵太多也沒用,狹路相逢勇者勝,全看一口氣能打多猛。
如果能一舉拿下武威城,打通道路,再往南取鳳州就容易了。”
王景聽完沒有表態,而是看向向訓。
向訓點頭:“某覺得可行。”
其實正如史從云說的,他們不是諸葛亮,沒有舉國之力來打這場戰,再怎么打也打不出什么花來,戰略層面上幾乎沒有操作空間。
所以穩扎穩打,順著陳倉道往南打是最行之有效,也是人盡皆知的辦法。
下面眾將也沒反對的,于是王景拍板:“好,那就這么打。”
“鳳翔鎮能出兵萬余,加上兩位將軍兵馬,不可能全一道進去,諸位誰打前鋒。”王景又問。
山地戰不同于平原戰,在山西的盆地,數萬大軍可以相繼前進,首尾相連,遇敵隨時能展開,可從散關出去就不行。
史從云想也沒想,直接道:“某愿為先鋒!”他這才來就是來捏蜀國的軟柿子的。
王景笑道:“不愧是史彥超之子,既然如此,就以史都使為前鋒,率軍出散關向南取武威城。”
隨即他又補充道:“糧草補給自然有人到營中與史將軍交接。
既然到了鳳翔,老夫定保諸軍糧草充足,作戰無憂。
但史前鋒也謹記,不可空耗糧草不圖進取,大軍糧草可都是關中百姓血汗。”
最后幾句有警告的意味。
“某知道,大帥心安。”史從云拱手。
........
第二天,鳳翔府的官員就來了,還帶著一千多農夫,專門負責為他們運送糧草。
之后的幾天,大軍補給一直在繼續。
時間很快到六月初,史從云之前一直沒有動作,是在于王仲、邵季、董遵誨、羅彥環等人商議出兵的戰術。
眾人都覺得應該速戰速決,不要給蜀兵反應的機會。
山里和平原不同,很多時候是看不到人的,如果他們不動則已,一動作就疾馳突襲,各營亂換往前打,肯定能一鼓作氣取得戰果。
道理很簡單,將士們帶干糧,連夜出散關接近蜀軍在陳倉道上的營寨。
天亮就開始打,控鶴軍十個營,每營五百人,兩個營為一組輪番往前打,打一陣換下兩個營休整,后面的接著上,輪番上陣,不要給蜀軍反應和休整時間,一鼓作氣往南打。
這是眾人一起討論出來的作戰方案。
史從云最終拍板,可行!
不過他又補充了一條,那就是情報。
作戰情報很重要,史從云對此別任何將領都重視,他把這件事交給王仲負責,把軍中斥候的數目增加一倍,讓王仲安排,日夜輪番探查,大軍未到,先探清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