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樸更是把史從云這個好不容易志同道合,又和他水平在一個檔次的年輕后輩當成忘年之交。
王樸還告訴
........
其實人人都知道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步來的道理。
可能歷史上能做到的人非常少,普通人要減個肥都很難有人堅持下去,何況這種動不動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的家國戰略。
而能堅持下來的都是雄主,如漢文帝,唐太宗等人,他們都是非常有決心和毅力的人,國家也因為他們的堅持收益非常大。
郭榮就差不少了,雖然他自比李世民,可其實仔細看他的作為,從高平之戰開始,在大略上差距是比較大的。
史從云覺得當今皇帝的特點是勇敢、果決,但是戰略眼光有所欠缺。
有雄才,但缺乏大略。
第二天,史從云送走了魏仁浦和王樸。
史從云在趙侍劍的提醒下去準備了禮物,和郭廷謂一起拜會了于京城閑居的劉仁贍。
劉仁贍被拜官檢校太尉,但并沒有實際職務,只是給他俸祿,安排府邸,讓他在京城閑居。
而和他一起投降的朱元等人都安排到淮南的諸州擔任團練使,刺史等。
劉仁贍雖然給了待遇去沒讓他做官,可能不放心他,畢竟劉仁贍本事太大。
而且他手下的推官郭廷謂原來身份也不簡單,趙侍劍悄悄告訴過他,郭廷謂應該是唐朝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的后人。
他于是私下問了郭廷謂,沒想到還真是.......
十一中旬,史從云從司超那里聽到消息,三司使、左仆射、侍中、平章事、行壽州府事李谷就要回來了,因為他們水軍奉命派船去渦口接李谷和隨行人員,所以也來只會一聲。
史從云得到消息便告訴司超,水軍的船要到大梁來告訴他一聲。
船到之日,他帶著趙侍劍親自去渡口迎接。
李谷算得上他的大恩人了,當初在正陽是李谷否了李重進,讓他打前鋒,才有正陽大捷的戰功。
后來的淮南之戰,他就是指揮十萬大軍打仗,李谷調度三十五民夫、鄉兵為他保障大軍后勤,絲毫沒有出問題,淮南的戰才那么好打。
既是恩人,又是老同事。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來的人很多,汴河周邊到處站的都是人,都是來迎接李谷的,而且文武兩邊都有不少人。
........
十一月十八日,宮里來人到殿前司官署讓他去見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