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遼國不備,或許可以,老夫聽聞遼國當今國主是昏聵之主,正是大好時機......”魏仁浦一面擼羊肉串一面說。
王樸立即就要反駁,史從云怕他們吵起來,趕緊插嘴,“魏樞密,某覺得幽州南面的諸多州縣可以取,但幽州還不到時候。
咱們來做個假設,若我國擴軍之后,舉國禁軍二十萬北上,攻取幽州,假設所有一切進展順利,咱們不費一兵一卒攻取幽州,二十萬大軍尚在。
往后呢?一旦攻取幽州,必定全面與遼國開戰,我們是不可能從幽州北上去奪取他們的草原國土的,必然是遼兵南下。
遼國當下有多少兵馬?至少超過二十萬眾吧。北漢有多少兵馬?至少超過八萬。
屆時西面有北漢,北面有遼國,與遼國全面開戰,咱們必須時刻防備遼國和北漢,就如當年晉朝(后晉),乃至更糟,我國二十萬大軍,多數必須布置到幽州直到大梁中間的廣闊地帶。
再抽不出手去收復唐國、武平、荊南、南漢、西蜀之地。
這還要建立在咱們能夠抵御遼國大軍南下報復的情況下。
而且長此以往也不行,咱們只有齊地、河北、河南、關中、淮南,常年供養二十萬大軍,即便不打仗,日久天長都能把國家拖垮,就和十幾年前的晉朝一樣。
晉朝之亡卻有大將杜重威叛變的緣故,但其國內也難以支撐了,他們沒有長久的眼光,以半壁江山硬抗遼國,雖能抵御遼國,可遼國去了再來,一次不成再來一次,晉國卻要用不多的國土強行供養這足以和遼國抗衡的龐大軍隊,時間一長肯定會被拖垮,我朝不能重蹈覆轍。”
王樸欣慰道:“史副帥真是老夫知己,此言說到老夫心里去了,我豈會不知十六州之地必須奪回。
可之所以向官家提出先南后北之策,乃因為打仗只有獲利方可持久。
先打南面,好打只是其一,重要的是能獲得大量錢糧人丁,使我周國壯大起來。若急著打幽州,早早和遼國開戰,我們就必須全力以赴和遼國開戰。
與遼國之戰和南方不同,與遼國打仗是無法獲利的,只能是一場曠日至今的消耗之戰,咱們取了幽州然后呢?北伐草原大漠不成?那樣只會靡耗財資錢帛,人力物力卻毫無所獲。”
“可十六州利于防備北方........”魏仁浦開口。
王樸著急得又要開口,史從云連忙搶著說話,生怕他兩吵起來,他也明白魏仁浦沒太聽懂王樸的意思,就比喻道:
“魏樞密,咱們打個比方,我大周現在就是一戶吃飯都只能吃半飽的人家,住在茅草房里食不果腹。
南方對于這戶人家來說就是大量的米面錢糧,北方十六州對于我們這戶人家來說就是一座遮風避雨的大房子。
咱們只能先吃飽了飯,讓全家吃吃壯了,才有力氣去蓋一間遮風避雨的房子,如果這件事反過來做,全家人還食不果腹,就先想著去蓋大房子,房子還沒蓋好,活干到一半人先餓死了。
南方和北方都重要,但要分先后,要明白輕重緩急,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真妙言也!”王樸高興的向他舉杯,史從云連忙端起酒杯,和王樸同飲。
“老夫就是這個意思,必須一步步來,要分輕重緩急,十六州要收回,可絕不是當前,時機未到,如果急功近利,很可能十數年之功毀于一旦。”
魏仁浦也明白過來王樸的意思,便舉杯道:“王知府真是深謀遠慮啊。”
看來魏仁浦也認同了王樸的考慮。
當晚,三人一直說到很晚,以致回不去,魏仁浦和王樸都留宿在他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