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敵軍人數太多,圍困不住,他們就會借著馬立即撤走,這就是契丹人常用的打仗方法,趙匡胤都記在腦子里。
契丹人的這種打法令他們十分被動。
他們確實人多,整個河北部署的大約三萬大軍,但他們必須分散駐守各個城池,否則那里的百姓就可能遭殃。
而一旦他們分散部署兵力也隨著分散,主動出擊就很可能被契丹人各個擊破。
這幾乎是個無法解決的大問題,沒有燕云十六州,河北的所有關隘都不好守。
慢慢的,史從云看到遠處有人影快速向著城下靠近,馬蹄聲隆隆作響,濺起大片水花,之后沖過遠處小溪,沖到城下,百余契丹騎兵挎著短弓,馬刀,提著長矛沖到城下。
停在護城河六七十步外,一看他們的發型就知道是契丹人,契丹人發型并不統一,但多數時候都會把頭頂的頭發剃光,樣式則多種多樣。
他們在城下大喊大叫,說著他們聽不懂的語言,之后他們從馬背上取下三顆腦袋丟到護城河附近,**裸的挑釁舉動。
趙匡胤幾乎可以肯定,這就是昨晚他們跟丟的那股契丹兵,不知道附近哪里的百姓遭了他們的毒手。
城頭將士義憤填膺,和他們對罵,有人請命要出戰去剿滅他們,這股契丹人有百余人,對付他們完全有把握。
趙匡胤卻有些擔心,他最了解契丹人的習慣,他們尾隨的契丹兵有數百,后面可能有伏兵,最怕的是他們和其他部隊匯合了,否則不會平白無故來著挑選。
契丹人很狡猾,如果他們人少早就跑了,怎么敢跑來這挑釁?
于是他堅決不讓眾人出戰,任憑那伙契丹人挑釁,眾將士都憤憤不平。
一直到下午,在城下叫罵一天無計可施的契丹人終于沒法了,開始勒馬往后撤退。
后方一里外的山崗兩側的枯樹林間,也開始出現大量攢動的人影,遠遠看去兩側山脊樹林間都有人影活動的跡象,估摸著至少超過千人人,顯然是契丹人的伏兵。
眾人這才驚醒,嚇出一身冷汗,紛紛稱贊趙匡胤的有先見之明,之前要是追出去就上了契丹人的大當。
趙匡胤呵呵笑著,接受眾人的贊譽,也給大家解釋了他的懷疑,契丹人打仗從來就有以小股騎兵誘敵,大部隊在后設伏的打發,他也常用。
昨晚他們尾隨到滄州的契丹人只有二三百,二三百人不敢來這挑釁才對,可他們敢大搖大擺在城前叫罵,事出反常必有妖。
很可能是他們昨晚往北逃跑時遇到其它契丹人的大部隊匯合在一起,實力壯大之后想要臨走前殺個回馬槍,詐騙一波。
大家都對他的分析十分信服,隨后滄州派出斥候,尾隨契丹大軍。
發現他們大約兩千多人,伏擊的計劃不成,可能怕滄州調集附近城池援軍來合圍攻擊他們,馬不停蹄北上了,逃竄出境。
大家對趙匡胤更加信服,他笑著應付,卻有些心不在焉。
他還在貝州時就得到消息,史從云兩個月已經平定南平、武平,官家因為張永德在北方抗擊契丹有功,給張永德加了官卻免去其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讓史從云擔任殿前都點檢。